2008年2月18日,卫生部公布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其中规定,在卡介苗、脊髓灰质炎、麻疹、百白破及乙肝疫苗等6种疫苗的基础上,将甲肝、流脑、乙脑、麻腮风等二类疫苗纳入一类范畴。通过接种,乙肝等15种传染病能得到有效预防。何为二类疫苗?它与一类疫苗如何区分?孩子也都应接种吗?
二类疫苗有哪些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和预防保健科科长辛翠华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现有的疫苗按付费情况可分为两类,即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由国家支付费用,全体儿童必须要注射的,又称“计划免疫类疫苗”,它是保障儿童不受传染病威胁的第一道防线。
二类疫苗是第二道防御工事,也称“计划免疫外疫苗”,由父母承担接种费用,包含十几种疫苗。“其中,风疹、水痘、肺炎球菌、B型嗜血流感等疫苗的接种率非常高。”辛翠华说。据了解,婴儿出生后,父母都会从出生医院获得一份《免疫预防接种证》,上面明确标出何时适宜接种哪类疫苗。“父母只要能负担,就应按照接种证给孩子接种所有的二类疫苗。因为二类疫苗预防的疾病未必致命,但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水痘在幼儿园有一人发病,可能几天之内其他孩子都会被传染。所以,防患于未然很重要。”
据了解,接种证已考虑到地域性差异,有些在本地区不存在的疾病,不会推荐当地儿童接种。同时,很多疫苗既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父母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政府将一些二类疫苗纳入一类范畴,也是考虑到这些疾病的危害,并着力于扩大保障力度,让孩子尽可能接种疫苗。”辛翠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