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们聚在一起时,话题几乎离不开给宝宝吃什么牌子的奶粉、什么时候该打某种疫苗……近日,美国梅奥诊所的儿科专家刊文重申,免疫接种是儿童健康的“第一道盾牌”。文中,儿科专家解答了宝宝接种疫苗时最常见的5个困惑。《生命时报》记者结合中国国情,同时采访了国内专家。
困惑一:宝宝自身的免疫力比疫苗更强更可靠?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阿德丽娜·S·洛佩兹指出,相比疫苗,人体自身的免疫力确实能提供更全面的免疫保护,但这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为人需要先感染并治愈某种疾病,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感染这些疾病,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牛痘可能导致肺炎;小儿麻痹会造成瘫痪或残疾;腮腺炎会引起失聪。接种疫苗则不存在这样的风险。
困惑二:为何出生后不久就要接种疫苗?
6个月以后,婴儿体内从母体里带来的免疫力会逐渐减弱。但免疫接种所能预防的各种疾病,恰会在此时轮番上阵。且患病越早,并发症越重,预后越差。因此,宝宝出生后就要开始接种疫苗,尤其在1岁前,几乎每个月都有疫苗要接种。
困惑三:计划免疫内的疫苗都要接种吗?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副所长卢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我国儿童疫苗主要有两类,“一类疫苗”是国家强制执行的免费接种疫苗,有8种,都必须接种。自费疫苗即“二类疫苗”,则由家长自愿选择付费接种。二类疫苗预防的虽不是危害巨大、流行风险高的疾病,但也有其重要意义,父母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及孩子的体质,选择接种。卢莉指出,如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峰期,建议7个月以上、体弱多病的宝宝,以及照顾孩子的家人均接种流感疫苗。此外,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2岁以上儿童,可以考虑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