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弦子死因是心肌炎,与甲肝疫苗无关。这个调查结果,让正准备带孩子接种疫苗的家长们松了口气。不过,对于疫苗这道呵护孩子生命健康的“防火墙”,为人父母的家长们依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
为什么疫苗越打越多?两类疫苗到底有什么差别?疫苗是否会给宝宝带来副作用……本报记者对这些让
家长们忐忑不安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调查。
疑惑1 一年须打十多针 疫苗种类为何翻倍?
1月9日,早上8时40分。朝阳区妇幼保健院的注射室里,两个解开厚实冬衣的宝宝正被爸爸妈妈哄着接种疫苗。注射器里的药液渐渐减少,宝宝的眼泪却淌个不停。响亮的哭声此起彼伏,给“候种室”里的其他宝宝带来不小的压力,几个正摇摇晃晃转圈踱步的宝宝表情很是“凝重”。
陪着宝宝的家长们也不轻松,韦女士的小女儿刚满一岁,今天要打乙脑疫苗。此前,女儿已经先后打了六种疫苗共13针,半岁之前经常得一个月打两次。
由于预防接种门诊的开放时间只有周二和周五,所以韦女士和丈夫每次都必须跟单位请假。赶上人多的时候,大人抱着宝宝的队伍能排满整个走廊。
虽然第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但这位怕听孩子哭的妈妈,并不想让自己的宝宝总“挨扎”。韦女士今年三十出头,小时候只种过卡介苗、糖丸等四五种疫苗,她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要给宝宝打这么多疫苗?难道是病毒越来越猖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