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
小留学生与留守儿童同样面临亲情缺失
前不久,《知心姐姐》编辑部在山西、河北,就“假期里最让自己难忘的事情”作了一次小调查和微访谈,结果很多留守孩子的回答是“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当下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生活条件如此优越还不懂得知足,却不了解物质的富足并不能填补孩子心灵的孤独。
“爸妈平时忙着挣钱,小时候我就被送到农村的爷爷奶奶家里。表哥表姐都有父母在身边,而我却没有。虽然他们很疼我,但我总觉得那不是我的家。现在爸妈把我接回了城里,但我还是找不到家的感觉。爸妈还是很忙,家里的桌上永远有一堆零食和零花钱,可房子却空空荡荡……”这是一个先留守后流动的儿童在作文中袒露的心迹。
眼下,越来越庞大的小留学生队伍与国内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在亲情缺失方面,似乎好有一比:不是很多家庭都有能力去陪读,而在国内的父母,再强烈的惦念与思恋,也难以越过千山万水,去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所以这两类孩子正在面对着有同一类的困惑。虽然出现问题的孩子只是一部分,但问题本身却值得引起每一位准备送低龄孩子留学的家长关注。
据某留学中介机构提供的数据,甚至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考虑把孩子在12岁左右送到海外,觉得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接受更系统、更完整的教育。虽然他们也有担心:“孩子这么小,一个人去陌生的环境生活,能适应吗?”但这些担心仅停留在浅表的层面。至于孩子心灵成长所该有的情感需要和心灵关照,考虑得还是不够。
显然,小留生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同样存在着“心灵沟通陌生化”的倾向;同样面临需要独自了解、接受身边多元的生存障碍;同样处于亲情割离的弱势状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基本处于脱节。父母即便对于孩子的学习及成长再重视,但仍然缺乏可以操作的实际手段。
诚然,在低龄留学生中,大部分孩子都能正常、顺利地度过适应期。适不适合较早出国留学,要看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万不可盲目“跟风”。
数据
留学总数的22.6%为高中生
综合《人民日报》等媒体披露的数据,从1978年到2010年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成全球最大留学输出国之一。来自教育部的权威数据显示,仅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28.47万人,比2009年增加5.54万人,增长率达24.2%。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支迅速“雄壮”起来的留学大军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低龄留学者占比也越来越大。
据某国内留学中介机构对北京、上海等14个大城市1.75万名大中学生和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占比达近两成(19.8%)。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公布的《2011中国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目前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已占到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
送低龄孩子出国留学,正在渐渐形成一股新潮流。家长瞅准的是,国外的教育质量高,可以绕过竞争激烈的国内高考,在国外“镀金”后将来为求职增加筹码。由于这种低龄化特点,也使得雅思、托福、SAT(俗称美国高考)等考试在国内中学生中火了起来。
最近几年,托福、雅思考试人数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18岁以下年龄段的考生比例增长尤其迅猛。如北京新东方2004年年底刚开设SAT培训班时只有几十名学生,2005年学生数量增长为500人,2006年便达千人。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跃升至近5000人。在广州,看准留学低龄化抢滩中国市场的专门针对11岁至16岁学生设计的“初中版托福”不久前也“小试牛刀”,进行了首场考试。
低龄留学一般价格不菲,测算说家长每年为此支出的总费用在50万元到100万元人民币不等。而且,低龄留学生可能在语言、学习、生活等许多方面遇到困难,额外的花费就会加大。一项最新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统计数据说,现在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中,有52%以上不是富豪或老板,而只是普通工薪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