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了大人后,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绪。而个体感受到的这种情绪并不都是可以肆意宣泄的,需要人们理性的调节。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即使在成人后,也要具有孩子一样细腻丰富的感性一面。用孩子的感性,体验各种丰富多样的情绪,再用成人的理性,进行合理反应和调节,成就健康的自我。
从人类发育学来看,心理健康的人,成年后依然拥有健康的“孩子”倾向。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用感性看待事物,容易冲动,好激动,生机勃勃,对于想要的东西希望立刻就得到满足,并且哭哭笑笑,爱发发小脾气,随时都在表达各种情绪。如果一个人成年之后,依然能童心未泯,就会体验到纯真无比的生命力。
但同时也要具备“成人”的一面。像个大人一样,懂得忍耐,自己讨厌的事情也能够去做,学会忍让、守法、关心他人及懂得礼貌,还具有能将“孩子”和“成人”这两个相反角色协调平衡的健康的自我。
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时,家长首先要如实接受子女“孩子”的反应,和子女形成纽带和信赖感之后,要再引导他一点点变为“大人”,角色好比是一个随行顾问。孩子没必要按照大人拟定的模式来行动,拔苗助长地让孩子做个“小大人”,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对于子女表现出来的“孩子”的反应,不必训斥、责骂或加以批评,应该如实地包容孩子的情绪,让他做出符合年龄的合理行为。重要的是,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并且对所发生的情境有了客观的理解,所以有助于孩子自然形成健康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