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进入幼儿园,假扮孩子父母的熟人进行测试,发现一半孩子防范意识薄弱。
面对零食的诱惑,面对玩具的吸引,面对自称是“爸妈”的同事朋友,有的幼童会提出质疑,但也有不少幼童会轻易相信,并跟对方走。如今,幼童被诱拐事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亟待提高。
当有陌生人“行骗”时,幼儿园的孩子们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们的安全意识如何?6月2日,记者走进五一路小博士幼儿园、金色摇篮幼儿园,测试孩子们的自我防范意识。
“妈妈的朋友”差点骗走6岁男孩
在五一路小博士幼儿园快要放学时,记者事先向幼儿园老师打问到了一些孩子及其父母的名字,然后装作孩子父母的朋友进行试探。“你是段雨润吗?”小男孩看了看记者,然后点点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有事来不了,让我接你回家,跟叔叔走吧。”记者说。6岁的段雨润立刻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小书包跟着记者就走。“段雨润你要去哪儿?”幼儿园老师问。“老师,这个叔叔是我妈妈的朋友,我妈妈让他来接我。”段雨润为“骗子”叔叔解释。“你见过这个叔叔吗?”老师问。段雨润挠了挠头说:“没见过。”“那你就敢跟他走?”“他说是我妈妈的朋友,他知道我的名字。”“这个叔叔骗你的,他不认识你妈妈。以后碰到陌生人,千万别跟着走。”“那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段雨润一脸疑惑。“这是老师告诉叔叔的,叔叔和你做的一个游戏。以后你要记住,知道你名字的不一定是你父母的朋友。”老师叮嘱。段雨润恍然大悟,认真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