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善意的行为
沙发上,球球被爸爸抱着玩儿得正兴奋,手里的摇铃拼命挥舞。“哎呦!”爸爸被球球手里的摇铃打中了头,疼得爸爸大叫一声。球球顿时被爸爸异常的叫声转移了兴致,他跪在爸爸身上,安静地,看着用手捂住头的爸爸,几秒钟之后,忽然球球用一双小手捧住爸爸的头,把自己的脸贴在爸爸脸上。他神情很乖巧、很歉意、很同情,他在安慰被他打疼了的爸爸。家人顿时感动。
你的小宝宝也许从生下来就是家里的“小霸王”,饿了渴了困了无聊了,稍微有点儿不舒服,他就会以大哭示意你的“伺候”不周。但是,在他长到第二年的时候,有时他会出你意料之外地表现出他内心的同情与善良。比如,看到小朋友哭了,他会拍拍小朋友的肩膀,或者把自己的饼干分给他吃。
孟子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小宝宝所表现出的最天然的同情心,是他们内心淳朴善良的天性使然。宝宝第一次表现出这种善意,可能是他真的为他人的伤心所感触,当然,也可能是他根据曾经看到你面对类似的情景时,所流露出的表情或言行,自己领会着想像着而发展出来的。宝宝对于这种同情和善良的感受、领会、学习与表达,能够超越年龄带给他们的认知局限,对于孩子人格的塑造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作为父母,你要以赞扬的方式(如说“宝宝真乖!”等)鼓励孩子的这种善意行为,让他感到对别人好,是一件让别人和他自己都开心的事。而如果你的宝宝暂时还没有表现出这种同情心,你也绝对没有必要觉得有什么不好。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定会表现出来的,也不是所有的孩子的表现方式都是相同的。圆圆的妈妈老想教会20个月的宝贝懂得在玩耍时要让着1岁的小表弟,可是她就是不愿意。可每当她家的小狗被爸爸或妈妈骂的时候,圆圆就会跑到小狗身边轻轻地抚摸它、抱抱它。爱和同情的表达是多方面的,爱和同情也同样是可以学习的,慢慢来,宝贝们都是善良可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