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重复行为背后的奥秘
看到这里,爸爸妈妈会发现在我们眼中显得毫无意义的宝宝的“重复”行为,其实都有各种各样切实的理由:
成长学习的需要
宝宝要逐渐建立自己的“智商”,就要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他们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是不一样的哦!
1岁之前——感官重复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宝从不经意的吮吸、踢脚、抓扔玩具中对自己和世界开始了解和学习,因为无意间发现乐趣,如咀嚼的享受、踢脚引起的身体的摇晃、抓扔玩具产生的声音而重复。
1岁-1岁半——实验重复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宝通过对重复行为进行“微调”来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比如反复地堆砌推散沙子、放在手里、放在衣服上、放在嘴巴里——看看都是啥感觉,最后对沙子有一个综合的理解。
1岁半-2岁——语言重复阶段 这个阶段的宝宝在语言上“突飞猛进”,所以他会反复说、听、唱相同的内容,其实是训练自己的语言能力呢。
所以反复看同一个动画片能帮助宝宝记住越来越多的信息,而同一个故事听过多次之后,宝宝就更有能力开始复述这个故事了。可见我们认为“没意思”的重复对宝宝来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哦。
自信感受的需要
自信的感觉并不是宝宝出生后就马上具有的,而是在大人日积月累的欣赏、表扬、鼓励中慢慢形成的,其实随着宝宝的成长,它自我赞赏、自我鼓励的能力也在慢慢形成:在宝宝的婴幼儿期(3岁之前),其实很难有成人所谓的“成就感”,他们的“成就感”大多来自每次完成那种“简简单单”的行为(猜早已知道答案的谜语、做早已熟悉的游戏)之后,心中因为感觉像完成一项重大任务而产生的自豪和满意之情。宝宝们从中获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乐趣和满足。
寻求爱的需要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需要长辈的爱和关怀,有足够爱的“储备”的宝宝能够勇敢地去探索外界世界,当宝宝在生活中面对挫折——比如生病、觉得自卑、失去心爱的东西、努力失败、和小伙伴闹别扭——往往会变得特别需要长辈的关心,有时会有一种“越活越小”的感觉。爸爸妈妈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宝宝度过成长中的关键时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