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周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大人,跟着陌生的老师,和一帮陌生的同龄人,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小家伙们会表现得怎么样,是哇哇大哭还是呵呵大笑?
5、6周岁的孩子,又将一次离开熟悉的大人,跟着陌生的老师,和一帮陌生的同龄人,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小家伙们会表现得怎么样,是哇哇大哭还是呵呵大笑?
平时送孩子上学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示留恋,或趴窗偷看,只需愉快地说“再见”,然后马上离开;宝宝不听话时,不要说“让老师管你”,使得他对小学有一种害怕心理。有些家长送孩子入园,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希望老师给予关注。这样会把家长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觉得在小学没有安全感。家长可以在孩子离开后通过电话和老师交流。
建议家长在放学后,多问问小朋友“今天干了什么”、“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对孩子的回答,要认真地听,多给他们鼓励。
“孩子,你为什么来上学?”
“孩子,你为什么来上学?”就在开学第一天,坐在XX小学一年级教室里的新生,收到了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考题”。其实,这道“考题”的回答,能牵出许多教育学问。
有的为了知识
有的不知原因
让人意外的是,这群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都挺喜欢说抽象的“知识”二字。“幼儿园平时都在玩,进了小学就能学到知识”、“进了小学能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为什么要学知识?新生们也回答得“有理有据”。有人说“学到知识能变成大人”,有人答“学到知识就能变得更聪明了”,还有的更实惠“就能认很多字,能看报纸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来上学”。有一位男孩想了一会儿还是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有的则推到了家长身上,“我外婆和妈妈让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