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音乐伴随,人生才完美
主持人:您也是一位音乐教育家,中国琴童成千上万,学琴考级成风,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盛中国:现在我们让孩子学提琴、学钢琴、学民乐,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这么多孩子学音乐,都要做钢琴家吗?不可能的,但是值得学。因为从小就学过音乐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感情比较丰富的孩子,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孩子,也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审美格调和审美情趣的孩子,他会本能地拒绝暴力和丑陋。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小时候学过音乐,是在孩子幼小洁白的心灵里,用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写上第一页,终身受益,这是非常好的。有很多科学家,像袁隆平、李四光会拉小提琴,钱学森会弹钢琴。虚构的福尔摩斯大侦探,破不了案子就拉琴,用艺术思维提高他的灵感,把案件破了。爱因斯坦也拉提琴,索尼的大老板当指挥家。他们都不是从事音乐专业的。可是,因为有了音乐,他们的人生很丰富。有音乐伴随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有的家长进入了误区:96%的孩子,既然不是作为专业来学的,定位在素质教育层面学音乐,那父母就不要逼他们,更不要看中考级,该拉什么就拉什么。记住一句话,让孩子快乐地学音乐,才是正道。
还有3%~4%的孩子是搞专业的,要找一个明白的老师,孩子要极具天赋,不是一般的天赋,包括乐感条件和心理素质。
应该强调学生个人的内在修炼。一流演奏家和二流演奏家在技术上来讲没有区别,主要是人格魅力上的区别。如果你心里装的是人类,装的是全世界,想为他们去做点什么,你的感染力是不一样的。个人魅力修养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到一定时候,看世界的眼光就不一样了。他也一定是一个比较可爱的人,能够欣赏别人还能欣赏自己。
你内心爱人类,爱人群,充满着很美好的情感,你的音乐才真挚,才感人。
朱佳莉:我觉得应该重视各方面,不光是唱功,还有人品,做人的方方面面,整个成长历程是不是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刻苦练习来取得成就。
要让孩子真正地喜欢音乐,不是把它作为以后可以升学的条件。我在音乐学院里就发现一个很可悲的现象:好多学生有点音乐基础,到临考大学了,家长一看自己这个省的录取分太高了,算算学生的文化课分数可以考上音乐学院,就来了。他们根本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适合唱歌,不是真的喜欢音乐,要去音乐学院学习。所以,他们进学校以后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毕业后要做什么;认为已经考进大学了,能拿到本科文凭了,等毕业时再说吧,等到了毕业时全傻眼了,都找不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