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目中理想的艺术学习模式
网友:juliaxi
在孩子6岁之前,应该重在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孩子与生俱来的音乐智能是需要开发的,就象一个书香门第,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书会有更多兴趣。像我自己五音不全,为了让孩子不要有同样的遗憾,就一定要送他去音乐班。
第一次参加亲子班的活动,我就相信音乐智能是应该这样启发的,它不是固定于单一的某种乐器,而真的是“玩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理解情绪,在旋律中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尝试玩节奏对话等各种有趣的活动,真正开阔的孩子的音乐视野,打下宽厚的基础,孩子现在学到第5阶了,感觉他对音乐的自信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出来,音乐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丰富,在生活中随口编撰的顺口溜也体现着节奏,孩子常常改编歌词自娱自乐,无聊时随手敲打节奏引来羡慕的眼光,也让他很快乐。
总之,音乐是快乐,一定应该快乐地学!
网友:笨cc
我的观点吧,一向就是,懂音乐不见得高雅,不懂音乐也不见得不高雅,所以学不学,懂不懂,无所谓。同样对于其他艺术的东西,我都是这种态度。人生活的质量,不在于对艺术的了解。而在于她对生活的态度。
也就是说孩子学艺术是的目的是很重要的。既然艺术不是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那她学这个完全在于她自己是否喜欢。
我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也是如此,小雪的书法,相对于绘画而言,更有天赋,我觉得她一直学习下去的话,是可以在国家级别上拿奖的,但是,她不喜欢,非常不喜欢书法。而我确非常希望她能够坚持下去,哪怕再坚持一个学期。但是她说,不!要我按照她的意愿,我觉得会很遗憾,成功也许就在前面。但是,强迫她学,她得书法质量就不可能稳定。
于是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要让她学。目的是什么?然后我决定尊重她的想法。
这样想通之后,我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会书法也快乐,不会书法也一样的快乐,生活没有因此改变。
网友:皓皓妈
可能我自己都没有太多的艺术细胞,所以我对这方面不会太注重。好像很多时候,当人真的去学习一种东西,就希望真的可以学到什么,而钢琴等等有等级考试,然后人就走到一个误区。
为了得到一个等级,得到认可,人就要不断努力。付出很多。而且这个基础的过程还要是比较枯燥的过程。我自己承受不了,孩子呢?我也不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