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家庭网 > 健康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文化 > 正文

从内经看经络学说的起源发展

编辑:简约健康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6-14
导语:按内经灵素二书,其中专门论述经络者,计二十五篇,涉及有关经络者,约六十余篇,已经形成完整的经络系统,兹归纳言之,分为经脉、络脉和经筋皮部三类,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二、黄帝时代编着《针经》

  又据《灵枢.九针十二原篇》:「黄帝曰,余子万民,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勿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先立针经,令可传于后世。」这段文字,乃实录黄帝时代由官方编着《针经》的动机。因为「杂合以治」的医术,经过一段实验后,认为来自南方的微针疗法较为简便,疗效最高,副作用亦少,故特别重视,先着针经。其它砭石疗法,有意捐弃勿用,毒药治病,尽量少用(内经全书仅有十三药方),导引按蹻被视为辅治疗法,只有艾疗法可补微针之不足,故二者往往同时并用,合称刺灸,或称针艾。这便是针灸的起源。针经的这种观念,也造成以后战国时代医术,一针二灸三药的治病方式。

  三、《针经》书中的针灸疗法

  书名针经(又名灵枢),自然以介绍针法为主。《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云:「虚实之要,九针最妙。」九针即从南方来之微针。据《灵枢.九针论》:「九针者,一曰镵针,二曰圆针,三曰鍉针,四曰锋针,五曰铍针,六曰圆利针,七曰毫针,八曰长针,九曰大针。」各有大小长短之制式,及特殊功能。砭石已被扬弃,放血之法,改以九针之一的锋针代之。刺针的手法,当时有五刺、九刺、十二节刺与三刺则谷气出等法,尚未整合统一,仍旧分别载录于《灵枢.官针篇》内。至于从北方传来的艾,针经并未述其操作方法,仅于《灵枢.官能篇》谓「针所不宜,灸之所宜」,《灵枢.经脉篇》谓:「盛者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过,使用灸法的专书《灸经》却成为内经经络学说之原始资料。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快乐家庭网_您的网上家庭百科书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