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气滞血瘀
(一)症状
特点为毛发干枯少泽,情志抑郁或易怒,两胁胀痛,暖气则舒,舌紫黯有瘀点。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大杼、肺俞、脾俞、肝俞、胆俞、肾俞、行间、太冲、阳陵泉、三阴交。(见图9-1-2、图9-1-3、图9~1-4、图9-2-1)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行间:第一、第二趾问,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阳陵泉: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背部大杼,再刮背部从肺俞至肾俞,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至行间。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及背部大杼,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外侧阳陵泉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太冲至行间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