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热哮
(一)症状
气粗息涌,喉中痰呜如吼,胸胁胀闷,伴有咳嗽频作,咳痰色黄,黏浊稠厚,咳吐不利,烦闷不安,不恶寒,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大椎、风门、肺俞、丰隆;
(2)定位 肺俞:见前;
风门:见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1-2);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平腘横纹与足腕横纹连线之中点,在胫骨、腓骨之间,距胫骨前嵴约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3-2);
图 2-3-2 丰隆
(3)拔罐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在各穴用轻叩刺,待微出血为度,再拔罐,留罐10分钟,以局部有少量血点冒出皮肤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 中府、膻中、孔最、合谷、丰隆。
(2)定位 中府: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处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3-3)。
图 2-3-3 中府、膻中
膻中:见前,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见图2-2-3),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l-3),
丰隆:见前,
(3)拔罐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在各穴用轻叩刺,待微出血为度,再拔罐,留罐10分钟,以局部有少量血点冒出皮肤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脾肺虚弱、气虚乏力
(一)症状
咳喘气短,稍运动则加剧,咳声较低,痰多清稀,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脾俞穴到大肠俞穴,大椎、肺俞、肾俞。
(2)定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3-4]。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侧髂前上棘之连线与脊柱之交点即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3-4]。
大椎:见前
肺俞:见前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3-5]。
图 2-3-4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脾俞穴到大肠俞穴图 2-3-5 大椎、肺俞、肾俞
(3)拔罐方法 先采用走罐法,膀胱经从脾俞穴到大肠俞穴上涂抹万花油,用大号玻璃罐来回走罐,待皮肤出现红色痧点为度,接着采用留罐法,将罐具留在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留罐10分钟,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四、对症治疗
若病人喘急,可配合在鱼际穴针灸,用捻转提插手法,直至病人喘息渐平息时方可出针。
五、注意事项
(1)轻度哮喘可用单纯拔罐法治疗,重度哮喘应配合药物治疗。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3)忌生冷、辛辣、肥甘等食物,忌食易引起哮病发作的食物,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戒除烟酒,戒烟是减少哮喘发作和防止病情加重的条件之一。
六、病例
于某某,男,45岁。因感冒引起咳嗽、喘息10个月,伴心悸、胸闷、气短,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嗽痰多,痰呈白色泡沫状,咳吐不爽。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穴用大椎、肺俞、膻中、鱼际,选用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大椎穴以皮肤出现瘀血为度,若不慎起泡,起罐后不挑破水泡,用消毒纱布敷盖固定即可,待水泡自行吸收结痂。若病人喘急,可配合在鱼际穴针灸,用捻转提插手法,直至病人喘息渐平息时方可出针。拔罐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1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痰少易咳出,听诊有轻度哮鸣音。2疗程后哮喘已止,双肺哮鸣音消失,后患感冒亦未引起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