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防治策略
“既然青光眼的防治现状如此严峻、带来的后果如此严重,那我们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防治呢?”记者问道。
“要谈防治措施,就必须从青光眼的危险因素谈起。”葛坚教授说道,“我们常把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开角型、原发性闭角型、先天性和继发性青光眼几种类型,他们各自有不同的危险因素。”
葛教授一一列举道:“对于那些有青光眼家族史,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人来说,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几率较大。需要补充的是,现在因为不规范滴用“的确当”等激素类眼液而导致糖皮质激素青光眼并致盲的患者已经越来越多,像我们中山眼科医院,每年都要遇到30多例这样的患者。”
“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几乎是开角型的2倍,它主要见于45岁以上的女性远视者,且具有小眼球、浅前房和窄房角的特点。”
“至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则主要见于儿童,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种类型。当家长发现小孩的黑眼球特别大,并有畏光、流泪等表现时,就必须高度警惕青光眼的发生,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眼科进行检查。”
葛教授接着说,其实从导致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可以看出,青光眼的发生与否并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有两个措施最关键。
谈到这两个措施,葛教授显得有些激动,他喝了口水,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首先,因为青光眼是一个不可逆的致盲性疾病,所以它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青光眼在早期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有加强人们对青光眼防治知识的学习,使人们能真正认识到青光眼的严重危害,才能促使有相关危险因素的人,及时到医院进行常规普查,在第一时间查出疾病。这对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致关重要。”
听到这里,记者不禁插话道:“其实,我们进行这次专访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青光眼的防治意识和重视程度,因为这不仅是眼科医生的职责,也是我们医药科普杂志的责任!”
葛教授笑着说:“这第一个措施的确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完成,但这第二个措施就是我们医学工作者的任务了!”原来,这第二点就是加强随机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循证医学研究,葛教授告诉我们,目前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相当不够,这为青光眼的治疗形成了不小的障碍。葛教授解释说,国外就有很深入的研究,例如:通过研究,他们得出了角膜越厚(>588微米)实际上越安全,角膜每变薄30微米,患开角青光眼的危险性就上升70%。这些研究数据和结果都可以有助于临床上对青光眼的治疗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