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痛觉过敏与躯体的痛觉过敏相似,由炎症和过度刺激导致的内脏痛觉过敏涉及末梢和中枢机制。原发性痛觉过敏:强刺激使受刺激部位的疼痛敏感性发生改变,非伤害刺激引发疼痛,伤害性刺激引发剧烈疼痛,此现象为原发性痛觉过敏;其原因是原发部位的痛觉感受其敏化所致。围绕受损的区域有时也发生痛觉过敏现象,称为继发性痛觉过敏;其机制争议很大,现在认为是中枢机制所致。末梢敏化包括感受器的阈值降低,中枢敏化包括神经塑性改变,其中NMDA受体具有重要作用。内脏-内脏痛觉过敏是复杂的高敏现象,涉及多个机制。其中内脏-内脏痛觉过敏的活动亢进和兴奋性增高涉及内脏-内脏神经元在中枢水平的汇聚。
(二) 内脏疼痛的中枢机制
中枢敏化系指脊髓神经元对来自末梢组织损伤或刺激的各种正常传入信息的兴奋性改变,表现为各种反射的延长和易化,脊髓后角感受区扩大。中枢机制的改变对内脏感觉具有重要作用。重复结肠膨胀刺激同样可导致牵涉感觉区域扩大,感觉性质改变,许多的内脏功能紊乱可能是内脏痛觉过敏或涉及类似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当然中枢敏化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三、 内脏疼痛的临床特点
内脏疼痛可分为真性内脏痛、牵涉性内脏痛伴有痛觉过敏、牵涉性内脏痛不伴有痛觉过敏、内脏痛觉过敏以及内脏-内脏痛觉过敏。
真性内脏痛总是短暂的,从数分钟到数小时,此后疼痛终止或导致躯体相应部位的牵涉痛,通常与病变内脏在同一个体节区域。来自内脏疼痛的牵涉疼痛很常见,包括病理性和非病理性情况。事实上,所有内脏疾病均可表现有牵涉痛,而牵涉痛也是内脏疾病诊断的重要特点。内脏牵涉痛与躯体疼痛一样可引起中枢神经塑性改变,导致痛觉过敏、痛觉异常和疼痛感受区扩大。重复的内脏刺激和炎症反应可激活静息疼痛感受器,内脏功能紊乱可能是内脏痛觉过敏所致。来自内脏的牵涉痛部位常常发生痛觉过敏,牵涉痛区域肌肉紧张。
牵涉痛表现为尖锐、定位明确,比真性内脏痛局限。疼痛性质更类似深部躯体性疼痛,不伴有情绪反应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体征。牵涉痛又可分为伴有痛觉过敏与不伴有痛觉过敏两种类型。内脏牵涉疼痛部位常发生痛觉过敏,肌肉紧张,皮肤与皮下组织也可发生痛觉过敏。来自肝脏和胆囊疾病导致的疼痛常常牵涉到右肩部,心脏疾病常常牵涉到左肩部和左上肢。有时牵涉痛需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鉴别,内脏牵涉痛可导致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也可酷似内脏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