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Seyffarth首次报道了17例旋前圆肌综合征,病例均为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或指浅屈肌时受卡压所致。这17例并非均为典型的旋前圆肌卡压,此临床命名并不确切。由于习惯,这一命名沿用至今。
一、病因
旋前圆肌综合征的解剖卡压以肱二头肌肥厚或紧张引起正中神经卡压较为常见。还可见于旋前圆肌纤维束带卡压正中神经,反复的重复性旋前动作可使卡压加重。患者均可出现正中神经传导异常。因Struthers韧带引起的旋前圆肌综合征较少见。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腱弓的纤维化使神经易于发生卡压。蓄积性损伤是引起神经卡压的因素之一。必须反复使用前臂,特别是前臂旋转或屈指的患者,肌肉肥厚,正中神经也易受到卡压。旋前圆肌综合征的卡压发生于正中神经分支前。
除此之外,如果前骨间神经从正中神经桡侧发出,恰位于纤维腱弓之下,发生卡压的可能性也较大。一些患者的上肢疼痛可因上肢重复性劳累性动作,加之相关的解剖学变异、肿胀、肌肉肥厚等引起劳累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前臂慢性疼痛也可因此而引起。
二、临床表现
旋前圆肌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1.腕部和前臂痛,但无夜间痛。
2.大鱼际肌肌力减弱。
3.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感觉异常。
三、鉴别诊断
需与腕管综合征进行鉴别,旋前圆肌综合征与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相似。两者的主要相同点:腕部和前臂痛;大鱼际肌肌力减弱;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感觉异常。不同点:旋前圆肌综合征无夜间痛;腕部Tinel征阴性;腕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掌皮支支配区的感觉功能减退。
尚需与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相鉴别。应用针电极对卡压区正中神经支配肌群进行电诊断,通过判断肌肉失神经电位的变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1.保守治疗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轻度、较重上肢劳动后引起间断性发作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避免重体力劳动、夹板固定、非甾类抗炎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大约5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缓解和治愈。经8周保守治疗症状和特征不能改善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由于导致旋前圆肌综合征的潜在卡压因素较多,临床定位比较困难,所以手术中应尽可能检查所有可能的卡压点,并进行松解。手术中应注意保护前臂中部和外侧的皮神经。手术后屈肘位石膏固定2周,抬高患肢,鼓励手指活动。
据报道,在因劳累产生的旋前圆肌综合征的患者,经筋膜切开后,症状完全缓解。因此可以认为,手术切开筋膜对改善旋前圆肌综合征的症状是有益的,一方面松解了卡压因素,另一方面减轻了可能引起卡压的肌间隔室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