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家庭网 > 健康养生 > 常见疾病 > 疼痛专区 > 正文

阿霉素的作用机制

编辑:梅梅健康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6-18
导语:阿霉素治疗难治性神经痛,这种作用被称为阿霉素逆行性感觉神经节切除术,也称化学神经节切除术。KatoS用小剂量阿霉素行三叉神经周围支、神经干内注射,并记录三叉神经脑干诱发电位的动物模型。

  众所周知,阿霉素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化疗药物。肿瘤科医生将其作为化疗用药时,静脉全身用药。而疼痛科医生利用该药的神经毒性,利用精确的定位导向,将其注射与需要损毁的外周神经节周围,阻断疼痛觉的传导。

  关于阿霉素的作用机理。

  阿霉素(Doxorubicin),一种经典抗生素类广谱抗肿瘤药物,具有明显的心肌毒性和神经毒性。近年,通过阿霉素对外周感觉神经节细胞毒性的研究,突破了阿霉素作为抗癌药物的传统观念,合理利用阿霉素治疗难治性神经痛。

  阿霉素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影响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核孔的改变,是阿霉素对外周感觉神经节细胞毒性机制中的主要作用。此外,阿霉素对外周神经节的毒性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和逆行性轴浆运输的特点。而且不同剂量、浓度及给药方式对其毒性作用不同。

  核孔变化及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

  NPC)亚细胞结构改变是阿霉素损伤外周感觉神经节细胞的主要机制。核孔复合体是一个巨大的分子聚合物,埋于核膜的内外层之间,NPC具有非常复杂的亚细胞结构,由1个中心环和1个内外共轴环组成,中心环由8个轮辐构成并突入孔道内,内外环由八角对称排列的8个亚单位构成。在核孔的中央有1个中央块,认为是起控制大分子和核蛋白颗粒在核与胞质之间主动运输的作用;而8个周边小通道认为是离子和小分子通过核孔的主要通道。NPC在细胞核与胞质之间的物质运输、交换中起重要作用,NPC是阿霉素进出细胞核的通路。实验证实,静脉阿霉素注射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核仁的作用发现,核孔异常主要表现在切线位上的部分核孔变得模糊不清,有些呈颗粒状;垂直位上的NPC的胞质环、核环和核膜孔隔的密度降低,有些近于消失。阿霉素进入神经核后,部分通过核孔被清除,核孔的变化是引起背根神经节细胞退化的主要原因。由于NPC在核质的物质交换中起重要作用,NPC亚细胞结构改变后,必然影响细胞核及核仁的功能,从而引起蛋白质合成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神经节细胞死亡。

  阿霉素对于PNS感觉神经节的这种高度选择性作用,可能与三叉神经节、背根神经节周围毛细血管具有较高的渗透性有关。PNS内微血管及神经束膜是外界物质进入PNS的屏障,这种保护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血-脑屏障相似,称为血-神经屏障(blood-nervebarrier)。外周感觉神经节的血管渗透性很高,其血管屏障对神经节的保护作用极低,阿霉素可以轻易的透过外周感觉神经节的血-神经屏障而损害神经节细胞。

  阿霉素治疗难治性神经痛,这种作用被称为阿霉素逆行性感觉神经节切除术,也称化学神经节切除术。KatoS用小剂量阿霉素行三叉神经周围支、神经干内注射,并记录三叉神经脑干诱发电位的动物模型。结果显示,三叉神经节细胞变性坏死、三叉神经脑干诱发电位持久性消失。这表明,阿霉素对三叉神经节化学切除术作用十分彻底,能对神经节细胞产生持久的、不可逆性破坏的效果。因此,可以用阿霉素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具体方法:仅对三叉神经周围支进行解剖和注药,除三叉神经第一支外,一般在口腔内进行,患者面部不留疤痕。根据疼痛范围确定受累的三叉神经周围支,然后暴露神经干,用微量注射器在神经干内多点、分层注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阿霉素浓度在1%以下,此数据参考动物实验结果,临床证明是较为安全的数据。LiuJB报道,此方法治疗68名三叉神经痛患者,3年内复发率为10.3%,3~5年复发率为15.4%。SaikiM报道,用阿霉素化学神经切除术治疗1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的疗效,阿霉素剂量为1~20%,10~60微升,并在随后22个月进行随访。有20%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6.7%患者症状部分缓解,总体有效率为67.7%;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及症状复发现象。

  近代药理学观点认为,阿霉素累积用量不宜超过550mg/m2(体表面积)以免引起心肌毒性,而行阿霉素神经节切除术所需剂量远远低于心肌毒性剂量,可见,用阿霉素神经节切除术治疗顽固性神经痛的方法安全、简单而且行之有效。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