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可引起病人极大的痛苦。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但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发作次数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甚至不能完全缓解,同时关节内的痛风石造成关节侵蚀破坏,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因此必须重视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治疗包括两方面,急性期要快速、安全地控制疼痛及功能障碍,并预防再次复发,而急性期过后则应积极寻找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及痛风相关的疾病,并予降尿酸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的控制
(一)尽早使用药物控制炎症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往往炎症反应非常明显且发展迅速,需尽早使用药物治疗控制急性炎症。常用的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皮质激素。开始使用上述药物时机的早晚远要比具体选用哪一类药物更重要。越早开始用药,症状缓解得越快越彻底。倘若患者能识别急性发作的第一征象,并在发作数小时内立即服用抗炎药物,则有可能避免关节炎大发作。对少数疼痛剧烈者还可加用阿片类镇痛药。
以往多将秋水仙碱列为痛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认为其迅速、有效、彻底地终止痛风急性发作,可作为痛风的诊断性治疗。然而实际上秋水仙碱并不总是有“特效”,其原因主要与秋水仙碱的用药时机有关。秋水仙碱对症状出现在24小时内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效果较好,2/3患者数小时见效。一旦发作已持续数天则疗效不佳。另外,由于秋水仙碱毒副作用明显,按药典标准用法(即首次口服1mg,以后每2~3个小时口服0.5mg,直至疼痛缓解、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或24小时达到总量6mg)50%~80%的患者在出现疗效前即已出现胃肠道副反应。因此在美国很少将秋水仙碱作为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药,而更多地使用NSAID[1,2]。NSAIDs能在24小时内明显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因此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对NSAIDs及秋水仙碱无效、不能耐受或有禁忌(如溃疡出血、肾功能不全)的多关节发作型的患者可短期全身使用皮质激素,口服、肌注或静脉给药均可。对1~2个大关节发作者可考虑关节腔内给药。约5%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激素时可因类固醇晶体诱导的关节炎而使症状加重,但大都呈一过性。急性发作控制后口服激素逐渐减量或同时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0.6mg,每天二次)以预防“反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