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因治疗
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基因的角度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因治疗研究领域主要采用基因失活和基因增补的方法,通过上调抗痛基因表达或下调疼痛基因表达,达到镇痛的目的。
1.基因失活 基因失活是将特定的反义核苷酸导入细胞,在翻译和转录水平阻断疼痛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缓解疼痛。
(1)钠通道:电压门控钠通道是神经元电信号产生和传播的基础。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钠通道的基因表达可以发生改变,更高级的感觉神经元的电压门控Nav1.3通道出现上调,从而引起脊髓后角神经元的过度反应和异常性疼痛。Hains等〔11〕在CCI大鼠采用原位杂交、定量逆转录PCR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也发现后角伤害感受神经元存在有Nav1.3的上调,而且鞘内应用Nav1.3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减少Nav1.3mRNA的表达,降低后角神经元的高反应性,减少机械性异常性疼痛的发生。
Lai等〔12〕在大鼠腰段鞘内应用Nav1.8反义寡核苷酸,发现其能够选择性“剔除”(knock-down)Nav1.8的表达,使腰段DRG神经元Nav1.8蛋白合成降低50%,但对伤害性感觉的基础阈值无明显影响。另外,该研究还发现,敲除Nav1.8基因可有效逆转由L5/L6脊神经结扎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而且Nav1.8基因敲除并行L5/L6脊神经结扎的大鼠与野生型大鼠对温度、机械性刺激的感觉阈值无差异。Nav1.8反义寡核苷酸的抗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过敏的作用是特异性的,其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可随干预的终止而消失,故可能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一个高度特异性的有效分子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