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性是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痛阈有明显影响:
一、 学习
疼痛可以是一种习得性行为(learned behavior) 特别是与儿童的早期经历有关,幼年时代如果受点轻伤,家长就大惊小怪,这就无形中助长了对疼痛的敏感性,如果从小对小伤小病满不在乎,长大以后就不怎么怕痛。
二、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对疼痛的影响极为重要,疼痛时如果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对疼痛的敏感性就会降低。牙痛者可因白天从事紧张工作而减轻,入夜后牙痛就特别明显。又如战场上正在冲锋的战士,不严重影响功能的外伤常常不引起其注意,因而不感到疼痛。当战斗结束,情绪有所松弛,并注意到伤口时,疼痛随之出现,甚至难于忍受。
三、情绪
生活实践证明,疼痛时病人情绪如良好,则疼痛感受变轻,而当焦虑或抑郁时,疼痛便加重。有实验表明,情绪镇定者比情绪紧张者的痛阈平均高26%,所以疼痛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十分重要。Trethowan等报道的couvade综合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couvade的法语意思是“孵卵",在某个原始部族的习俗中,当妇女分娩时丈夫在床上痛苦地呻吟,就像是他自己在生孩子。而产妇并无多大痛苦,并且在产后很快下地劳动。经调查后认为,在现代社会里至少也有11%待做父亲的男子,在妻子分娩时发生恶心和腹痛。
四、意志和信念
意志坚强者能沉着的忍受剧烈疼痛,意志薄弱者便难于忍受。同样,信念可以强有力的减轻疼痛或消除疼痛,这种情况最突出的表现在宗教仪式上。
五、个体素质
(1)人格特征 由于遗传 体质 个性 个人生活经历 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的痛觉阈和对疼痛的耐受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Eysenck等发现,个性外向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强,内向者差;性格活泼敏感的人,痛阈就低,性格沉着安静严肃的人痛阈就高;遇事惯于夸张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均差,而坚毅 刚强 和有自制力的人,耐受力显著增强。
(2)民族和种族 研究表明,不同人种的痛觉阈和耐受性有一定差异,白种人比黑种人强,而黑种人又较黄种人强;同一人种不同民族亦有差别,Strenbach对在美国的意大利、犹太、爱尔兰,以及早期白种移民痛觉耐受性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3)年龄 年龄对疼痛的耐受性和敏感性的影响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对疼痛的耐受性逐渐减弱,婴儿对疼痛刺激不敏感,疼痛感受是弥散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痛觉逐渐变的清晰敏感和定位确切,但到了老年,痛觉又随着年迈而日趋迟钝,临床上可见到老年人因缺乏疼痛主诉而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