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由一系列波组成。典型的心电图包括下述各波。各波需要测量时间、电压以及观察形态和方向及各波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P波。为心房除极波,在Ⅰ、Ⅱ、aVF导直立,aVR导倒置,电压<0.25mV,在V1导P波可呈双向,总高度<0.2mV,正常P波<0.11秒。超过以上范围者可能有心房肥大、心房内传导障碍或心房内压力增高。
②Ta波。心房复极波,方向与 P波相反,振幅较低,常重合在P-R段、QRS波或ST段中而不易确定。
③QRS波。心室除极波。第一个向下波称Q波,第一个向上波称R波,完全向下的波称QS波。QRS波时间为0.06~0.10秒,在基本向上的QRS波群中,q波<0.04秒,其电压低于同导R波的1/4。R波在aVL导<1.2mV,aVF导<2.0mV,aVR<0.5mV,V1导<1.0mV,V5导<2.5mV,R揊+S<1.2mV,R+S揊<3.5mV(女性)及4.0mV(男性);若肢导R+S<0.5mV,胸导<1.0mV,则为低电压。QRS波群在各导形态是:aVR、V1导主波向下,呈rS型,R/S<1,V5导多呈qR型,R/S>1,也就是说自V1至V5,R波应逐渐增高,S波变浅。q波异常见于心肌梗死,也见于心肌疾病。QRS波增宽见于心室内传导阻滞,电压增高者见于心室肥大。
④ P-R间期代表心房激动至心室激动开始前的一般时间为0.12~0.20秒,在少数正常人心率慢时可长至0.24秒或更长。P-R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障碍。
⑤ST段心室复极波,是在S波之后的一段等电线,一般不高出等电线0.1mV,不降低0.05mV,在V1、V3导可升高达0.3mV。
⑥T波。心室复极波,与QR3波主波方向一致,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直立,电压高于1/10R波。心肌损伤、缺血,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ST-T波异常。
⑦U波。与T波同极向,产生原因不明,有人认为是乳头肌复极或是普尔基涅氏纤维复极波,它与心动周期的超常兴奋期同时。U波倒置是异常表现,见于心肌缺血、左室负荷过重或电解质改变等。
心电轴:即额面 QRS向量综合而成的一个总的向量,它代表整个心室除极向量在额面上的方向及大小;成人正常0°→+90°。+90°→?公式计算:
小儿正常心电图与成人明显不同,年龄愈小差异愈大,表现在:①心率较成人快,②各间期及各波时间较成人短,③各波幅尤其是心前导联振幅较高,④右室占优势,心电轴右偏,⑤T波在不同年龄期有一定改变:如婴儿心率可达130次/分,P波0.04~0.07秒,QRS波最大值为0.08秒,I及aVL导S波深,aVR导R波>0.5mV,V5>3.5mV,V1导R/S>1,电轴右偏可达+195°,T波低平。在1~5岁以后各值逐渐接近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