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经行腹泻 健脾益肾为主
不少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后或期间,都会出现大便偏稀,甚至腹泻的情况,且伴有小腹疼痛,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但只要月经一结束,腹泻就会自然好转。中医认为,这种情况称为经行腹泻。虽然大多数腹泻都与胃肠道疾病直接相关,但也有些腹泻是由其他脏器的疾患波及胃肠道而引起的。
中医对腹泻辨证施治,疗效显着。根据腹泻症状,将腹泻分为脾虚和肾虚两类:
1、脾虚型:表现为行经期或行经之前,大便稀薄,或面目及四肢浮肿,腹部胀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饮食不思,神疲肢乏,经行量多,经色淡浅,经质稀薄,脉象濡缓。方用参苓白术健脾汤。此方具有健脾益气,化湿调经之功效。
2、肾虚型:表现为头昏耳鸣,肢冷畏寒,经行大便泄泻,或清晨起床泄泻不止,腰骶酸软,经期色淡,经质清稀,舌苔白润,脉象沉迟。
治疗经行腹泻,应以健脾止泻为主,调经为辅。脾虚为主者可服用健脾丸或参苓白术丸;肝郁型者可服用痛泻药方;肾虚者需服用四神丸,同时配以一些食疗的方子,在经前期食用。体质偏寒的人,可用生姜5片、红糖30克,水煎后,分2次服用,持续3天;脾虚泄泻者可用白扁豆60克、红枣60克、黑糯米适量,煮粥;肾虚者可用淮山药50克、糯米适量,煮粥食用。
腹泻因慢性盆腔炎 综合治疗为宜
查出慢性盆腔炎的女性千万千万不要害怕,也不要病急乱投医。有些女性朋友以前患过盆腔炎,记住了上次是“这个药吃好的”,于是就自行其事购药。慢性盆腔炎吃什么药,事实上,药不对症不但无益病情,反而会贻误治疗时机,把小病拖成大病;或者控制了表面症状,真实的病情却被掩盖了,甚至造成女性朋友一身的憾事不孕症。
为什么慢性盆腔炎如此经不起药物的打击呢?因为大多数抗菌素药物抑制阴道的乳酸杆菌扰乱阴道的自然生态平衡,改变了阴道的微环境,致病的细菌病源体就可能繁殖,最终导致局部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发作,导致病菌再次入侵盆腔,使疾病再次反复。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应采取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并配合心理、运动、饮食等调理方法,增强体质,以提高疗效。在中医治疗方面,应由专科医生根据辨证处方用药,必须分辨寒热虚实,才能对症下药。如气滞血瘀型宜行气活血,用延胡、香附、枳壳、丹参、赤芍、牛膝、桃仁、毛冬青等;湿热型宜清热利湿,用败酱草、绵茵陈、薏苡仁、车前草、丹皮、红花、郁金、益母草等;寒湿型宜温经化湿,用当归、川芎、赤芍、延胡、香附、苍术、白术、桂枝等。在辨证的同时,还应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适当地进行药物的加减。有些病人以为治疗炎症就是清热解毒,而滥用寒凉的中药,如药证不符,则可能适得其反,延误或加重病情。
除内服中药之外,可用中药煎剂或浓缩液保留灌肠,或使用中药栓剂,肛门纳药,每天一次,经期停用。还可用中药油膏外敷下腹部,如有条件,可加上物理治疗,用远红外线、微波、超短波等局部照射,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
总之,在盆腔炎的治疗中,切忌频繁换治疗方法、中断治疗。首先是立即去正规的专业医院找专业医生为其精心施治,专业医师会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且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样也需要患者密切的配合。对于患者,在治疗时,要做到心胸豁达,要重视疾病,重视治疗,但不要精神过于紧张。在病情缓解的情况下一定不可以松懈,要遵照医生的方案进行治疗,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不但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也给将来可能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埋下了伏笔。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经期的个人卫生,定期做妇科检查,同时注意饮食调护,加强营养,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如果有腰酸疼症状的女生,可服用姜汤、红糖水、桂圆肉等温热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