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不是病
“宫颈糜烂不是病!”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最早在博客中公开表达这样的观点。
作为病理科医生,纪小龙每天的工作就是检查医生从病人身上取下来的标本。他发现,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他每个星期只会遇到几个手术切下来的子宫标本,一般不超过十个;而近10年来,切下来的子宫一年比一年多,一个星期就有几十个。这些标本医院规定要保留一个月才能扔掉,纪小龙经常要为找塑料桶装标本而发愁,还要为找房间放这些标本而犯难。“难道中国妇女这十几年来子宫疾病增加了这么多吗?难道这些子宫就该切除吗?回答是‘No’。因素固然多种,其中主要的一个是夸大了‘宫颈糜烂’!”他在博客中写道。
纪小龙告诉记者,“宫颈糜烂”这个医学名词大概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最早是因为观察到宫颈发红,像皮肤湿疹、糜烂一样,于是就这么叫起来,然后便沿用下来。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糜烂,而是宫颈口外部的鳞状上皮和宫颈内侧的柱状上皮的交界处在激素影响下发生的位移,由于柱状上皮较薄,当柱状上皮显露较多时就会露出下层的血管,颜色发红。只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女性都会有。
医学上甚至还发现在刚出生的小女婴当中也大约有1/3会出现“宫颈糜烂”。纪小龙说,刚出生的女婴哪里会有宫颈伤害呢,这其实就是母亲在怀孕时体内激素水平增高而影响到了女婴的子宫颈!出生离开了母体以后,新生女婴的这种糜烂也就自行消退了。而绝经以后的女性也不存在宫颈糜烂。这充分说明了所谓宫颈糜烂是由激素引起的。
由于宫颈糜烂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纪小龙指出,对宫颈糜烂的治疗、尤其是手术切除的治疗就有过度医疗之嫌。从90年代开始,对宫颈糜烂的手术治疗越来越多。“这是基于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就是医院的盈利性问题。这是根本。HPV(人乳头状病毒)的出现是宫颈糜烂被过度医疗的另一个背景。”纪小龙解释说,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而宫颈的鳞柱上皮交界处正是最容易受到HPV感染的温床,因此很多人便把宫颈糜烂和宫颈癌联系起来,而跳过了其中最关键的“HPV感染”环节。很多时候在根本没有检查是否存在HPV感染的情况下,医生便把针对HPV的各种治疗方法用在了治疗宫颈糜烂上。“只要打着 HPV旗号,谁也不能说你错啊,问题在这儿。”纪小龙认为这是在偷换概念。
“到医院里预约切除宫颈的妇女几乎要排队。”很多私立医院靠这个挣钱,不少公立医院也昧着良心做起了这项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