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于小儿厌食的治疗,据验案以方测证,脾阴不足较为少见,但“近年来此症日见增多”。
据调查现代厌食患儿300例,其中有形体消瘦等阴亏见症者240例,占被调查数的80%。根据脾阴不足是“即有脾运失健,又有阴虚见症”的概念,此类患儿证关脾阴。小儿厌食脾阴不足有所增多的机理何在,推其原委,窃谓有三:
(1)食品结构的改变
在现代社会,不少家长的育儿保健知识相对落后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出于溺爱和无知,片面追求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这些固为小儿所需,但若配合不当,不仅难被吸收,而且化热化燥,灼伤脾阴,导致脾失濡运,生化乏源。有人对食品结构改变程度不同地区的调查呈示: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脾阴不足小儿厌食的上升几成正比,因此,厌食表现以“城市儿童为多”。
(2)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些年来,我国独生子女在人口中的比例扶摇直上,他们在卫生、照顾等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罹患传染病、地方病者为数较少。但是,由于“笼中乌”式的生活和锻炼相对缺乏,以及不具备与小伙伴一道进食这种促进食欲的心理条件,产生消化分泌功能不足者,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女。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鲍汉诺曾调查独生子女356名,其中食欲不振、消化分泌功能不良、体重不足者194人,占被调查数的54、5%。德国小儿临床医学家荣格系统计独生子女264名,其中厌食兼具肌肉不发达、身体消瘦、体重过轻、大便秘结等症的77名,占厌食患儿的55.55%。根据盂氏关于“消化分泌功能不足多偏脾胃阴虚”的观察结果,以及前述脾阴不足概念,上述症候均可归属中医“脾阴不足”范畴。
(3)自然环境的污染
随着现代科学、工业的发展和一些人为的破坏,农作物上化学药品的滥用,大自然中化学成分不断改变,生态平衡有所失调,共同造对人体的危害,包括戕伤脾脏濡运功能,影响脾脏燥湿之平衡,其偏于湿者损伤脾气,偏于燥者则暗耗脾阴。乐山市人民医院江尔逊主任医师诊断室近年收治的患者中,“兼见脾阴不足者占有相当的比例”。
(4)辩证思路的乏新。
近年来,小儿厌食虽日引注目,但深入的探讨尚属不足;又因补气健脾或多或少见效,人们常常乐于沿习古治,很难循“有效”途径去寻觅难愈的根源。正如魏玉璜所指出:“热补药谓之劫剂,初劫之而愈,后反至重,世不知此,古今受其害者可胜数哉!”
基于上述,小儿厌食脾阴不足,现代有所增加。充分认识小儿厌食多脾不足,创拟更切本证的治法方药,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