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达到身心健康求得长寿,不能单靠医药,奢求什么灵丹妙药。从自身的饮食、起居做起,节饮食、慎起居,使康熙帝在清代诸位皇帝中掌清朝政权最久——61年。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八岁登基,到十五岁亲政时,距清朝入关已24个年头。当时战争不断、国家财力不足,清朝刚刚恢复发展的生产力和建立不久的社会秩序都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清帝的主要精力仍投入到发展生产、笼络民心和制定清宫廷的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对于饮膳生活还无暇顾及。皇室及王公们的饮膳生活随沿袭明朝则例,基本没有摆脱发祥地——盛京(今沈阳)内务府的供给。
清康熙帝躬行节俭,自己的饮膳生活严戒奢华,积极倡导皇室眷属子弟和大臣们注意俭约。他曾说“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个人所不宜之物,知之即当永戒”。食品无论精粗,应因人而宜。根据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身体有益的;食品无论贵贱,不可贪食其味美而所好食品。每年御膳房用的五谷杂粮,由玉泉山、丰泽园、汤泉等处交黄、白、紫三色老米及各地进贡而来的谷物,其中有东北三省的外黏高粱米粉子、散高粮米粉子、裨子米、铃铛麦、外进白面、挂面、麦子、蕃薯;广西的葛仙米。从各地所进粮食及食品的种类来看,清代帝王的食物是五谷相杂,精粗搭配的饮食结构。《在园杂志》中载:“康熙朝,浙闽总督范日寸崇随驾热河,每赐御用食馔,内有朱红色大米饭一种。传旨云,此本无种,其先特产上苑,只一两根,苗穗迥异他禾,剖之粒如丹砂,收其种植御园,今兹广获,一岁两熟,只供膳。”朱红色大米指的是康熙帝所研制培育的紫米。《国朝宫史》记载,康熙帝在丰泽园亲自培育紫米。
玄烨的一日两膳十分简单,每膳仅一味,不食兼味。多余部分,全部用来赏赐后妃和随行食用。两唐之后,“夜不可饭食,遇晚则寝”。所食食品,玄烨也有选择“每兼菜蔬食之贝U少病,于体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诸样可食果品,于正当成熟时食之,气味甘美,亦且宜人。如我为大君,下人各欲尽其微诚,故争进所得初出鲜果及蔬菜等类,朕只略尝而已,未尝食一次也。必待成熟之日寸始食之,此亦养身之要也。”即使在外巡幸,遇到当地官民供献吃食(地方特产,指酒、肉等),康熙帝下令,仅取微少的一点点“令取米一撮,果一枚”。到东北自己的老家,康熙帝的饮食仍然是由盛京方面备办的口粮:“稷米两筋斗、白小豆一筋斗半、红小豆两筋斗半、芝麻油一瓶、烧酒一瓶。”其余岗、蛋、菜及调料皆由沿途皇庄供给。由于清朝的具体情况和玄烨的生活节俭,当日寸宫中每年生活消费仅为明代的八分之一。据《清朝文献通考》载“明光录寺每年送内用钱粮二十四万余两,今每年只用三万余两”。康熙帝玄烨对饮食环境还有独到的见解。玄烨在《庭训格言》中说“朕用膳后必谈好事,或寓目于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则饮食易消,于身大有益也”。康熙十二年(1673)六月初九日康熙帝于瀛台设宴,款待王公大臣及贝子、贝勒们。薰亭内设皇帝宴桌及诸王贝子宴桌,亭外设满汉各官宴桌。是日,时值初夏,荷花盛开,景色宜人。优美的饮膳环境、和谐的宴会气氛,使进膳者得到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即增进食欲又促进消化。康熙二十一年(1682)的正月十四日,玄烨为敬祝皇太后七十寿辰,特在乾清门举行筵宴,赐宴内阁大学士、各部院堂官、翰林院学士、讲读、日讲、编修、詹士、坊、局、科、道掌印官等九十三人。宴时,敕诸臣欢娱畅饮,笑语无禁。宴毕,复命近御座前观灯,更卮赐酒,醉者令内管扶掖。宴后君臣共同赋诗,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