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肌肉走下坡路
日本东京大学的专家曾对不同年龄段的3000人进行了肌肉变化情况的调查,发现年龄的增加对人体肌肉的影响特别明显。在20岁至40岁之间,肌肉的变化不大。一旦到了50岁,肌肉量就开始快速走下坡路,同时,肌肉力量也开始衰退。
“储存肌肉”的最佳办法就是进行体育运动。中年人最好将有氧运动与力量锻炼结合起来。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健身舞、游泳等,这些项目可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与平衡性。其中以游泳为最佳,是保持肌肉年轻化的最好方式。
力 量锻炼包括举重、投掷、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这些项目可减少脂肪量、增加肌肉量,使肌肉发达,防止其耐力衰退。一般可以这样安排:每周做力量锻炼3次,每次30分钟,其余时间做有氧运动。
锻炼肌肉防骨质疏松
可别认为老年人的肌肉锻炼可有可无,提高肌肉力量还能防止骨质疏松。有专家研究认为: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中,非机械因素(如钙、维生素D、激素等)并非是最主要的,而在神经系统调控下的肌肉力量,才是决定骨强度(骨量及骨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那些长期卧床不动或少动的老人,会出现肌肉和骨骼的钙“迁移”增加,骨钙大量丢失,骨骼钙含量及利用率降低,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和肌肉无力。通过适宜的运动,不但能增强肌肉的力度和骨钙的利用率,还能抑制和减少骨钙和肌肉中钙的“迁移”,从而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因此,适宜的运动再配合适当的食物及药物,就能提高肌肉的力度,防治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