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元气 乐而忘忧
元气在《列子》中称爲“道”、“太易”、“机”。“道”即是“气”,即是“机”,即是“太易”。“机”是讲运动形态,“太易”是讲原始状态。元气在人身的运动形态是不易觉察的。《黄帝》篇有一则列子问关尹的故事,列子问:“道德最高的人不会窒息,入火不会烧伤,腾空行走而不恐惧,他们依靠的是什么?”关尹道:“是纯气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就是说,他们依靠的是纯化本性,涵养元气,保持品德,而不是执意取巧的伎俩,所以能够通向自然。
《仲尼》篇记述了孔子的一段话:修养身心,不管处境是穷困或是显达,都要抑制心中的忧乱,这就是“乐天知命故不忧”。忧,本身就是致病因素,它能伤害人元气,派生许多疾病,而“乐而忘忧”就能涵养元气,不生疾病。《周穆王》篇记述古代宋国一个叫阳里华子的人,中年患健忘症,占卜不灵,祈祷不验,用药无效,后来鲁国有个儒生用感化心灵的方法治好了他的病,这可以说是心理治疗学的最早实例。《黄帝内经》中有九气致病的专述,还有以情胜“忧”的治疗方法,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情志致病的理论与治法,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尚柔主静 贵在专一
以柔胜刚,以弱胜强,是《列子》养生理论的基本理念。《黄帝》篇曰:“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不常胜之道曰强。”气功就是以柔弱胜刚强的健身之法。这种方法在老子《道德经》中就有阐述,曰:“虚其心,实其腹”。“虚其心”就是神向下,“实其腹”就是精向上。气功是以静坐求功,调息呼吸,意守丹田,这种形静气柔的方法,比起刚强之法,有不可言喻的功效。但列子在强调柔法的同时,并不排除刚强之法。《黄帝》篇引粥子的话说:“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主张柔中求刚,弱中求强,可见他是以柔弱爲基,柔中寓刚,这种认识至今仍是气功理论的核心。
养生贵在意念专一,老子说:“神得一以灵。”《列子》则辅以故事阐明,最有趣的故事是“偻者承蜩”,是说孔子在林中看到一位驼背老人正在粘蝉,其准确程度竟像用手取物一样容易,孔子歎道,太奇妙了。问之,你有道术吗?老人在说明练习的刻苦性后说:虽然天地广大,万物繁多,但我只看见蝉的翅膀,不回顾也不侧视,不容任何事物来分散我的注意力,这样怎能会捉不到蝉呢!孔子听后对学生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文人之谓乎!”可见,炼气化神,意念专一,是以柔制刚,以静制动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