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车牌原本仅是标识,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是作为一种由政府统一调配的资源,又经过地方政府、先富阶层和放大的民间文化影响,最后诸如“888”、“999”、“666”等的车牌号升格为一种象征。这些吉祥号总是有限的,既然有限,那就比拼“实力”。于是,在车牌拍卖的地区,就会斗富;不拍卖的地方,就拼关系。由此,车牌号不再仅是车牌号。
公安部发布修订后的《机动车登记规定》,事实上是确立起了公民在车牌号上的“自动选择”、“自行编排”权,对一些地方执行的有偿获得牌号的做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自行编排”使车主成为自己车号资源的创造者,也同时宣布了地方政府手中的牌号权被“依法剥夺”。
当然,“自行编排”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受约束的权利,必须受到社会良俗的规范,对一些个性过了头的车牌还需要限制。对车主实行自律它律相结合的态度,力求既宽松又有度,使车牌个性化时代能够伴随着车牌文明一同降临。
【回顾】
车牌发放10余年总共进行5次大调整
在近十余年中,车牌发放已经先后有过5次大的调整。我们正在统一使用的是1994年发放的“九二式”机动车号牌。在最初使用时,都是指定号牌,就是说,领牌时按顺序向后排,排到什么号就是什么号。那时候为了找个好号,总得要托人情、找关系,劳神费力。
2001年以后,为杜绝人情关系,交管部门在申领号牌时开始施行“抽号”制,像即开型的奖票一样,把号码印制在密封好的选号卡上。一次发放100张,由群众从中抽取后刮开,揭晓号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