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望子成龙”与“望子成人”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虽然由于历史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而自然形成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始终是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在今天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首先就是家庭教育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中国从老子、孔、孟时代起就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道,礼-仁,仁-政),这其中的道理十分明白。千百年来,贯穿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领域的教育思想,灿烂辉煌,如:励志正德,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精忠报国等等。这些源远流长的优秀思想,延伸至今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生了许多变化,也逐渐产生了许多误区,有的甚至产生了脱变。尤其是中国经济文化与世界接轨后,就凸现出自身的某些弱点。我国不少家庭的教育也逐渐偏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认识上的盲区,它甚至成为一种顽疾,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如果适当借鉴国外在家庭教育中的精华,洋为中用,扬长避短,对走出我国家庭教育的某些误区将有很好的启发和警醒作用。下面我只想通过对日本、美国等国家庭教育相关方面的比较,特别是在“望子成龙”与“望子成人”的育人观念上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中外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进而悟出对我国家庭教育改革的某些启示。我们不能断言日本、美国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就是理想中的现代人,但他们国家家庭教育中的合理成分,也许恰恰是我国家庭教育所遇到的迷惘和瓶颈。
一、从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看当今两国青少年素养
首先应该肯定一种观念: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孩子的“成长较量”,是鉴别一个国家教育成功的试金石。先让我从中国社会问题專家孙云晓教授《夏令营中的较量》谈起。
1993年7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少年儿童研究》月刊主编孙云晓教授发表了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该文记录了1992年8月中日少年在内蒙古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举行的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中充分暴露出中国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救救教育”、“救救孩子”的呼声此起彼伏,全国教育大讨论由此掀起。最大的成果是促成了中国“素质教育”的问世。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50公里草原探险夏令营(日本队原计划是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