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学低年级时,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五年级以后,他的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了,好不容易熬到升初中。由于成绩差,小平没有考上重点初中。望子成龙的父母到处托人出高价将他送入市里一所重点初中。可是,小平却不理会父母的一番苦心,学习劲头提不起来,书读得很吃力。
爸爸发现,小平学习不好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于将来,小平也没有很具体的打算。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他是那种“好吃懒做”的孩子。
小平经常是懒洋洋的,不像一位朝气蓬勃的少年。惟一能令他兴奋的是打游戏机。
无论爸爸多么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小平都激不起学习的热情。毛病出在哪儿呢?
通过初步分析,我们认为小平的毛病出在缺乏积极的兴趣上。
孩子能较快掌握的那种学习技能,往往会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如果孩子能容易地解答数学题,那么,他就比较乐意做题,因为解题的过程以及他在解题中取得的成果能给他带来乐趣。有的孩子也许正是对他收效最少的知识领域发生兴趣。这样的孩子往往具备探究的兴趣。兴趣对孩子的个性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兴趣的性质影响着孩子对学校学习的态度,影响着孩子对今后学习方向和职业的选择。孩子的兴趣越广泛,他对学校课程的学习就会越好,他的眼界就越开阔,对某些学科就越能理解得全面和透彻。
孩子的各种课外、校外的兴趣活动也会促进孩子课内的活动。比如: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就可能对语文感兴趣;喜欢植物,就可能对生物课感兴趣;喜欢机器就可能对物理课感兴趣等等。
孩子能否形成积极的、稳定的兴趣是与父母的影响分不开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为孩子创造能够培养兴趣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为了激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必须首先给孩子朗读作品,并且给孩子介绍适合他们的读物。
为了激发孩子对物理的兴趣,就要向孩子介绍各种有趣的现象,比如:摩擦生电,鞋底为什么不是光的?苹果为什么往地下落?引发孩子思考的兴趣。
小平的父母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