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交流,有的时候并不需要我们自己说,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有位妈妈声带上长了个疖,医生强迫她禁声,至少十天不允许说话。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再也不到学校去了!”
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要严厉地训斥他。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她不能说话,只能看着下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气愤的儿子蜷伏在妈妈身边,把头枕在妈妈的膝盖上,伤心地哭着:“妈妈,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错了一个字,老师给我指出来,结果同学们都笑我,真没面子!”
妈妈只是搂着伤心的儿子。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从妈妈怀里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到公园去了,同学还等着我呢。谢谢妈妈!”
妈妈的沉默给儿子一个倾诉的机会,使他能够向妈妈吐露内心的痛苦。妈妈明白了,这时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教训和忠告,他受了委屈,需要有人倾听他的诉说。
沉默有时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一个奥秘。你能够理解这无声的交流吗?你能够学会使用它吗?那么请坐下来,耐心地、静静地、认真地听孩子说吧!
5.善用赞赏的魅力。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认同“赞赏”具有神奇的魅力,儿童教育离不开成人对他们赞赏。在创造力的培养上,赞赏更是神奇的催化剂,经常受到赞赏的孩子,创新能力也比较高。
美国的一位老师教低幼儿童们画画,先每人发一个苹果,让他们看、摸、闻、吃,然后开始画。结果多数孩子们画得像西瓜。老师说:“画得好,真棒!再画第二遍、第三遍。”结果部分孩子画得像梨。老师说:“画得太好了!”这一个色彩漂亮,那一个比例准确,这一个笔法流利,那一个构图新鲜。反正每个人都有优点,因而大加赞赏。老师越表扬,孩子越想画,慢慢地画得就越来越像苹果。老师认为赞赏孩子“画得好”最重要,至于画得“像不像”无非是一个过程。赞赏可以使孩子增加自信,有自信才会勇于探索和创新。
因此,不管教孩子学什么,首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赞赏可以调动孩子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愉快的情绪,可以让他们在具有成就感过程中去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