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孩子的“破坏”行为正名
许多父母在生活中都会有同样的体会,平时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玩具,不到几天,就被孩子摆弄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每当看到这种情景,父母常会对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大加制止,轻者斥责,重则打骂。
实际上,拆玩具的行动,大多数孩子几乎都存在,这正是聪明孩子玩玩具的意义所在。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孩子在玩玩具时,并不满足于表面的摆弄、按规矩操作,他们玩的更大兴趣是通过“破坏玩具”,从中了解它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孩子这种“破坏行为”都是有前因的,这前因就是孩子头脑中的疑问,如:“小汽车为什么会走?碰到障碍为什么会转弯?”、“绒毛小猴子为什么能翻跟头?”、“布娃娃怎么会叫唤?”、“小闹钟为什么会报时?”、“人是怎么钻到收音机里去说话的?”、“钟表的三根指针为什么走的速度不一样?”
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观察到许多对他们来说非常奇妙的现象,继而产生了种种疑问,他们希望能尽快地看个究竟,找出^答~`案。因此,他们带着“好奇”,不知深浅地拆开了玩具,甚至家中的贵重物品。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正是他们探索世界奥秘的萌芽,也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启蒙。如果父母为了爱惜玩具,不允许孩子任意摆弄、拆卸玩具,这个玩具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许多实践、解疑的良机,压抑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浓厚兴趣,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潜能,孩子所失去的价值是千金难买的,它远远超过了玩具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