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问题二中的家长,“自找苦吃”父母的身影还穿梭在重大考试前一些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技能培训课上,目的是为孩子打造最舒适的备考环境。有些家长自知学起来比较吃力,但为了孩子,咬牙坚持下来,还称其为“甜蜜的负担”。
这种“甜蜜的负担”其实是家长的包办思想在作怪。就像问题二中的家长,武断地觉得自己的孩子肯定不会做PPT。即使孩子真的不会,让孩子学着自己做一做,也能帮助孩子学到实际操作知识。这种包办思想成为家长要求自己“全能”的源动力。源动力不断,家长常常会发现自己不“全能”的表现,产生焦虑。这种焦虑情绪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可谓有害无利。
家长没必要陷入“全能”的误区。家长需要专注的是家庭教育工作,比如具备一些基本的教育观,做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家长和孩子都不太可能“全能”。父母要摆脱“全能”家长的束缚,不替孩子包办一切,不背“甜蜜的负担”,不剥夺孩子锻炼、成长和受挫折的机会,不盲目要求子女成为“全能”孩子。
总之,家长不应当被逼成“全能”,也没必要都去积极深造,自我“进化”为“全能”。对父母来说,减轻不必要的教育负担,也能减轻压在孩子身上的重担。同时,这样就能给孩子的成长创造出更多自由空间,真正实现教育中引导和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