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孩子的意愿
陈琦真:是否掏钱上名校,最终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确实有实力,只是在中考中失利,那么家长就应该花点钱送孩子上名校,给孩子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如果孩子对自己没信心,那么家长就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因为读书最终要靠自己。
既要量“财”也要量“才”
李建波:首先,量“财”而行。上名校学费再加上其他费用一年需要几万元,对于一般工薪家庭是难以承受的。俗话说,吃饭穿衣量家当,如果不根据家庭收入而盲目跟风,苦了家人累了孩子,也无益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其次,量“才”而行。名校的升学率固然高,并非百分之百,即使是百分之百,也不是人人都能上高校,具体到一名学生,上名校还是上普通的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特点、志向等综合考虑,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专家观点
“审己度势”最重要
有道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关键的就那么几步。对于正在求学的中学生,能够选择一所名校,接受比较严格和相对完美的教育,是受益无穷的。名校并非徒有虚名,从总体上看来,他们的确比一般的学校高出一筹,除了领导、教师配备比较强以外,最重要的是长期涵养而成的学风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其潜移默化和熏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可谓千金难买!
如此说来,是不是所有上了择校线的学生,都要进名校呢?我看,未必。因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校园的客观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是学生自己。公正地说,厦门的一般学校办得并不差,名校有名校的优势,一般学校同样有名校所不及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名校的拔尖学生云集,他们有点像马拉松长跑的第一梯队,水平高,潜力大,综合素质好。名校的教学进度和强度,主要以他们为准。对于缺乏相应适应能力的学生,即使进了名校,往往会自愧不如,有的会急起直追,最终赶上队伍,有的会因为跟不上队伍,而败下阵来。中学生落伍,最可怕的是自信心的崩溃,自己把自己打倒了。因此,是否择校进名校,第一条标准就是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实力和潜力,能否有充足的条件和信心,跑进“第一梯队”。如果在初中已经精疲力竭,潜力几乎用尽,即使到了择校线,我的看法是还不如留在一般学校。民谚曰:宁做鸡头,不当牛尾。此话是很有道理的。
其次,是学生本人的意愿。现在的中学生是思考的一代,他们对自己的母校,往往有着浓郁的情结,而老师对他们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还有一个经常被家长忽略的特殊因素:中学生是一个群体,他们经常有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同进退,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通过学生做学生的工作,特别有效,原因就在于此。因此,从一般学校出来的学生,如果没有进名校念书的强烈愿望,我看还是留在原来的学校为好,千万不要强求。
最后,是经济原因。对于富裕的家庭,几万元的择校费,并不困难。但对于贫困之家,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不要勉强。须知,名校出人才,一般学校同样出人才。双十中学的老校长李永裕同志,他的三个孩子都没有念双十中学,但个个成才,有两个还成了国外的博士。这样的例子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才也是。不要把择校看成是惟一的成才途径。以一颗平常之心,实事求是地对待此事,我想,就可以化难为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