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虽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但是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应对,就会向前文所说那样产生不良后果。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逆反心理是个体的态度与行为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态度是可以转变的,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C.HOVLAN,1959)提出的态度转变模型可以知道,如果要使态度转变,涉及四个内容:一是传递者,及信息的提供者;二是信息本身,这是态度转变的直接原因;三是接受者,也就是态度转变的主体;四是情景因素,态度的转变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进行。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和家长作为孩子的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正确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时,要分清学生要求中合理与不合理的部分,努力满足合理的要求,对不合理的要说服教育解释,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消除他们的不满情绪、对抗情绪。
2、善于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动
教师应是出色的指挥家,指挥的不是学生的形体,而是学生活蹦乱跳的思维。因此,教师应具有穿透力的目光和洞察秋毫的机敏,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每一个眼神来洞察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的姹紫嫣红和心海千姿百态的流向,从而及时捕捉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动,以便及时进行引导。
3、明辨学生逆反心理的性质
逆反心理可以分为超限逆反、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和禁果逆反等。当人接受的刺激超过必要限度时就会产生一种逃避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超限逆反。比如教师过多的规劝,超出学生的忍受极限的时候,特别容易引起“顶牛”的发生。当别人的劝导和影响威胁到人的掌握价值的时候人们就会有意无意的进行自我价值保护,这就是自我价值保护逆反。比如父母站在权威的立场批评或否定孩子,不给孩子留面子,这时容易使得孩子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和父母作对、闹别扭,以显示自己的自尊和力量。由于理由充分的禁止会引起人们探究的欲望,这就是禁果逆反。这就是在中学当中吸烟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发现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后,要冷静对待,准确判断其性质。要“对症下药”,对于正确合理的逆反心理,我们要给予支持、激励,促其强化并引导变为积极的行动,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个性和特长健康发展。对于偏激的甚至错误的逆反心理,我们也不要盲目地排斥或压制,而应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实质,教育他们学会冷静思考,科学分析,努力使主观与客观一致,保持认识上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