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唠唠叨叨。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很多孩子不是不知道家长所说的道理,仅仅是担心如果按照家长的意思做了,那么,家长就会更加唠叨。
·缺乏交流和情感。家长应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想什么,喜欢什么。多与孩子沟通,就可以减少冲突的发生。不仅包括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包括家长与家长之间。当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使孩子感到没有精神支柱而苦恼时,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3岁后,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这常会惹恼成人,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体罚。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父母自己以身作则不够。父母平时在家中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对老人不尊重,往往为一些小事与家人发生口角,这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对策]
我们首先要从年龄上大致区分孩子目前更接近于第一反抗期,还是第二反抗期,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方法。如果属于第一反抗期,可以继续察看本版块有关第一反抗期的文章“对幼儿期人性、不听话、发脾气、耍赖的专家意见”,如果属于第二反抗期,可以继续察看本版块有关第二反抗期的文章“青春期叛逆、对抗、离家出走的专家意见”。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对于两个不同的时期,处理对抗和叛逆的做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第一反抗期,具有强制接受的含义,只有让孩子强制接受,是避免过度对抗的最有效办法,这一时期最难做到的是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而在第二反抗期,是用孩子的独立愿望来激发孩子去提高他的独立能力,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是避免过度对抗最有效的办法,在这个时期最难做到的是家长不能着真正把生存的压力直接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