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养活跃的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体育独特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另一方面,还应指导学生把握体育形象性和运动性的特征,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老鹰抓小鸡”游戏中的勇敢、机敏品质;中长跑中的坚持、耐挫力培养;球类项目中的合作精神等。
(四)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
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体育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新世纪的体育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身体素质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的发展,为塑造新世纪的一代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