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考试任务,确定适宜的目标。即确定自己努力的指标,指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当是既能发挥本人最大潜力,又不至于形成包袱,一般来说,所定指标应留有余地。
2.激发良好的应考动机。考生只有具有正确的考试动机,才能积极地动员机体最大的潜力投入考试。但动机也不能过于强烈,要掌握适度,否则,容易造成精神过度紧张而影响考试成绩。
3.增强考试信心。考前,教师要摸清考生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学生一起分析考试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树立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
4.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可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心理训练,培养考生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另外,也可能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情绪转移训练,分散注意力,消除过于紧张的情绪,以保持适度的兴奋状态。
5.建立考前程序,并使之习惯化。
6.模拟训练。因为一次考试是在几天之内完成。因此在训练中,要将不同的考试科目按不同的排列组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模拟完成。这样能适应考试顺序,使考生做到胸有成竹。
7.增加难度训练。有些考生信心不足时教师适当降低难度训练,可使他们能完成每次模拟训练的任务,并逐步增加难度,经过训练,培养勇于应考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