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家庭网 > 家有儿女 > 家教视点 > 家教探索 > 正文

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孩子害怕与老师交流

编辑:梅梅教育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9-02
导语:对于“因为胆小而不敢和老师交流”的孩子,家长要把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不管是学习上有疑问,还是老师误解自己,或者是想请老师帮忙,以及想和老师拉近关系、增进互相了解和师生情谊

  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说,《知心姐姐》的这一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和成人,主要是与父母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实际情况。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张雨青博士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日常观察,认为这一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真实情况,可信度较高。

  卢勤说,从她这么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经验来看,当前广大中小学生和成人之间的沟通存在5个方面的矛盾,包括成人过高的期望和孩子的无望之间的矛盾,成人过度保护和孩子的无能之间的矛盾,成人过多关心和孩子的无情之间的矛盾,成人频繁的干涉和孩子的无奈之间的矛盾以及成人过多的指责和孩子无措之间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最怕老师和自己说学习不好或成绩下降了的话题,14%的学生最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13%的学生最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11%的学生最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10%的学生最怕老师让自己请家长来。

  卢勤说,学生们喜欢从老师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的性格、喜好甚至优缺点,特别是老师曾经让自己害怕的言行更让他们刻骨铭心。这些判断最后就形成了一种交流障碍的起因。或许孩子们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但他们尽量用回避来避免给自己带来伤害。

  卢勤认为,只有愉悦的沟通才能刺激孩子和成人交流的欲望。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和学生换位思考,一味强调希望、成绩,吝于表扬和肯定,当然不可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

  张雨青也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中国的师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高,但鼓励性的关注少,往往更多地看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缺点,这样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多是负面评价。不愉快的体验逐渐累积也就渐渐使孩子从心理上离开了本应该是亲密朋友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负强化太多,良好的行为就相对减少。另外,师生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只有不断地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发展,而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平等、尊重而且给予更多的理解。

  学生们不愿和老师交流,事实上能主动和孩子交流的老师也不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说老师“很少主动找我说话”,9.7%的学生说老师“从来没有主动找我说话”。只有27.3%的学生说“经常主动找我说话”。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