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解释过孩子为什么经常对大人的问题回答说“我不知道”。因为孩子们从小就发现,当自己真心地回答了大人的问题时,常常遭到的是大人们的嘲笑和批评,或者根本不被当会事。在这种情景下,那么最安全的答案自然是“我不知道。”
从孩子上小学起(甚至从上幼儿园起),老师们常常就会问孩子们各种问题,孩子也要做各种各样的作业,然后老师们会根据标准答案来给孩子们“好”或 “差”的分数。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们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要记忆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对他们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越来越严格。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自发性的东西越来越少,态度也越来越谨慎,当他们不知道老师所期望的答案时,只能说“我不知道。”有一位参加作者举办的领导能力培训班的老师讲了他自己女儿的故事,故事令人辛酸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位老师说:
在我十九年的教师生涯中,我一边在摧残学生们的自发性,同时还一边责备学生们缺乏自发性。但是直到昨天晚上我才省悟到这一点。
昨晚我女儿在做数学作业。有一道题是:“下面这些图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接着的一道题是:“下面的这些图形中你最不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第三道题是:“哪一幅图你觉得最好理解?为什么?”
我女儿感到非常困惑,因为她不知道老师希望她挑哪一幅图。我对女儿解释说这是启发学生们自己思考,自己觉得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女儿说:“你不知道我们的老师。如果我挑的不是她想要的,我就会得到坏分数。但是我想在班里取得好成绩。”
我劝了她好一会,最终女儿不太情愿地按我建议的做了——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挑选了图形。今天早上我在垃圾桶里发现了她昨晚的作业。女儿一大早就出去和同学们商量、猜测老师的答案去了。
孩子们很早就知道了提供个人的意见是最危险的事。比起提出个人看法来,给出老师要的答案是相对安全、相对容易的。
避免孩子的防御心理,提供给孩子交流的安全感,其关键仍然是教师或家长的态度。如果在对话中,成人传达给孩子的态度是开放的、接受的,那么孩子在与成人交流中的抵抗和防御就会慢慢地消失,孩子将在自然、安全的气氛中,与家长、教师等成人分享经验,逐渐走向成熟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