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考试成绩揭晓的时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成绩考得好的欢天喜地,请客吃饭,成绩考得差的,垂头丧气,无脸见人。学校考试其实是教学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阶段性地检验,或者说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一次信息反馈。科学的反馈既可以反映出该学生以前学习的不足,又可以提醒、促进学生进行以后的学习。
可是由于现在高考有着重要的选拔功能,所以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每一次考试都非常看重,使得我们不少家长不能正确地认识考试的作用,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当成自己脸上的光彩,孩子的成绩考好了,就感到自己无比荣耀,自己的孩子比人家多考一分,就多一份荣耀;孩子的成绩考差了就感到无脸见人,比人家少考一分,就感到脸上少一份光彩,有的家长由于不满孩子的成绩,不惜对自己心爱的孩子采用打和骂的暴力手段,严重的甚至会酿成家庭悲剧。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
从时间上来讲:家长决不能把一次考试的分数当成对孩子的最后的评价———在用分数考核孩子的时候,由于孩子很难得满分,不得满分对孩子来说就有“失败”;如果家长再打着“高标准严要求”的旗号,经常批评孩子没有得满分,会导致孩子因为经常被否定而丧失了对自己的自信,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得孩子的自信心会随着多次失败而逐步在丧失,这一点也就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文忠博士的“认识”里所提到的“表现的压力”——那些认为父母的爱、表扬、感情与自己的表现密切相关的孩子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他们相信,只要他们不能让父母高兴,不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他们就一无所有、一钱不值,从而整天生活在紧张、焦虑之中。家长要明白:一时的学习成绩不好未必就一定是“一辈子完了”,一次考试的成败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只要积极地克服自己现阶段的不足,就能获得成功。要培养孩子全面的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学习虽然重要,但只是一方面,家长要培养一个老板而不是一个为别人打工的人。今天听了一个故事: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很乖,学习很好,在学校和家里表现的都挺好,可是有一天突然告诉她的妈妈,他不想上学了,要去外地打工去,她妈妈说了一句很让人心痛的话“都高一了,再混几年,混个文凭,到时好找工作!”这样的话也许很多的家长听过或者自己也说过,但不知是否想过其中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