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于功利
那么,是什么让奥数的地位变得如此尴尬呢?
熊丙奇认为,如今,“全民奥数”违背了奥数本来的价值,是教育者将它“变异”了。
多年的数学教育研究让曹一鸣注意到一个现象,奥数题目越来越难,并且直接瞄向升学。“功利性的目的强化了奥数的‘竞赛’性质,却弱化了其本身培养学生兴趣的功能。”
教育学研究发现,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习奥数。而现实则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将奥数当做升学的工具。
曹一鸣打了一个比方,田径运动员的职业目标就是体育竞赛,那么,为运动员设计的训练便可以完全针对竞赛。但是,奥数的本质并非竞赛,而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侯彬发现,功利化的培训方式也抹杀了奥数培养兴趣的功能。2004年,广州一名培训机构的奥数老师通过仅仅14天的课程,便帮助一所十多年没有获得奥数奖牌的学校首次摘得奥数省赛的金牌。后来,这名老师反思,奥数老在琢磨怎么出题难倒学生,并没有朝“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发展。
但在国外,即使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学生也大都没有专业训练。曹一鸣还曾听说,匈牙利的一名学生在获得国际奥数决赛资格时,却以已经安排好度假时间为由拒绝了参赛。“显然,他不以升学为目的参加这个比赛。”曹一鸣说。
熊丙奇曾深入地思考过奥数沦为功利化升学工具的根本原因。他认为,导致奥数变异的原因有二:一为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二为以学科分数为单一指标的中高考体系。
“家长争着让孩子进好学校,好学校就会对学生进行选拔,奥数便是这个选拔工具。”熊丙奇说,“同时,为获得中高考高分,学校和家长就会让学生学深一点、难一点,很多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