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减负,最高兴的就是社会培训机构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教育专项监督调研组在历时两个多月调研后提出,上海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择班问题仍突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不够公平。对于学生课业负担仍较重的问题,调研组建议,相关部门深化课程改革,降低过高的课程标准、学校则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同时抓紧研究和优化义务教育质量检测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加强监督,防止其成为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推手、成为素质教育的阻碍。(7月27日《东方早报》)
由人大组成专项监督调研组对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这是积极履行人大质询、监督的责任,值得肯定。但调研组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所开出的药方,能不能起到切实的减负作用呢?
其实,近年来各地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时,所采取的办法,就是进行课程改革,减轻课程难度和考试难度,表面上看,这些做法,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的学生不用学得太难,也不用考得太难。今年浙江省高考一本录取批次控制线公布之后,针对一本线文科比去年上扬35分,理科比去年上扬43分,浙江教育部门就曾称,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体现。
然而,这真减轻的学生的负担了吗?众所周知,高考并不是按照绝对的分数进行录取,不是今年的分数比去年高三四十分,就可以进比去年更好的学校,而是按照考生的名次先后进行录取,考试分数高了,但名次没提高,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仍旧不可能报考往年录取分数貌似低但录取名次却较高的院校,因为考生只能按照名次定位学校。在这种情况下,高考分数起伏变化大,反而不利于考生填报志愿定位。
过去10多年来,我国各地政府教育部门,都试图通过高考科目的调整、课程难度的调整以及考试难度的调整来减轻学生负担,但事与愿违,学生的负担反而越来越重。问题的根源是,我国高考的录取制度没有变化,仍旧坚持按照学生的高考分数高低结合志愿进行录取。在这种录取制度下,哪怕高考科目只考一门,学生的负担也会十分沉重,而且考试焦虑会加剧,所有考生都必须追求考100分,担心一有闪失,就可能影响终身。在一次论坛上,有专家建议小学、初中实行5分制评分,让学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建议的初衷当然很好,可是,在中高考录取制度的影响下,这一5分制评分,完全可演变为给学生的评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三四位,最终还是要把学生排出高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