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福建省举办的“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学实践研讨会”上。在读陈成龙的专著《创造性语文教育》时发现,这位从教37年的中学特级教师“最遗憾的事”竟是“个别心目中的尖子生走出校门后却无所作为”。于是,利用会议的间隙,记者和陈老师就此聊开来。
陈成龙老师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他解释说,由于受传统评价标准的影响,当老师的往往有这么一种思维定势:“在校学习好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一定发展得好;在校学习中等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也是中等;那些在校时学习差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也是差”。但事实却往往跟老师开玩笑,让老师的预测大跌眼镜。面对这种预测与现实不相符的现实,如果是原先并不起眼,后来却有成就的,老师自然为学生高兴;如果原先在校时成绩优秀,老师预测将来会发展得比较好或很好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却表现平平,有的甚至走上邪路,老师的心里就会隐隐作痛,深为那些学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