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巨大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印度人民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政、经等范畴,他几乎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的成长得益于父亲严格而又得法的教育。
他出身于一个豪华富贵的大家庭中,父亲是受人尊敬的一个智者。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父亲除了潜心研究印度宗教圣典和西方哲学书籍之外,还爱好旅游。
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为他主持了成人仪式。仪式举行后,父亲问他愿不愿意跟他一起去喜马拉雅山旅游。泰戈尔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他当然愿意!
他们到达的第一站宿营地是桑地尼克坦,那里空旷无涯,广阔的原野,坦露的荒地,还有那错落有致的沟沟壑壑,在蓝天白云之下,像是一幅浓笔重彩的大油画。壮丽的景色深深感染了泰戈尔,他第一次获得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乐趣。他们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进发,沿途游览了许多地方,还特地参观了阿默尔特萨尔的金庙,和那些虔诚的信徒在一起,吟唱锡克人的颂神曲。抵达喜马拉雅山麓时已是阳春3月,但山区的春天却是姗姗来迟,他们稍事休息之后,便向海拔7000英尺的德尔豪杰峰攀登。途中要经过几个7亩营地,他们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山路两旁,古松参天,春花初绽,云飞雾绕,鸟语声声,皑皑白雪在峰岭闪烁,山路自下盘旋而上,沟壑万丈,层林叠翠。这一切,对泰戈尔来说都宛如天堂,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童心完全陶醉在这山区的美景之中了。他们到达德尔豪杰峰后,住在自己早已购置的小屋里。每当太阳从东方的峰岭喷射出万道金光时,泰戈尔和父亲早已在户外散步了,然后回到屋里读一小时英文,读完就到冰凉的水里沐浴,下午仍是读书,讨论宗教问题,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高山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这次旅游,使泰戈尔和喜马拉雅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留给他许多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他后来称喜马拉雅山是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后来,怀着深深的眷恋,他曾多次攀登喜马拉雅山。1916年出版的诗集《飞鹤》,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些游览活动的感受。以后,泰戈尔和他的父亲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桑地尼克坦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园,他们常去那里游览休假。他还在那里创立了植树节和开犁节,使当地植树造林蔚然成风。泰戈尔的生活已经与桑地尼克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在那里的许多实验活动,扩大和增进了对自己所热爱的大自然的亲近感,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形,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我国古代对于人的成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要求。印度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父亲正是这样培养他的儿子。攀越山峰、游览胜迹、长途跋涉、颂诗读书,这对于一个文学家的幼年来说,其意义不但是一段快乐奇妙的时光,更是一种受益匪浅的经历。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往往在一个人成人后显现出来。如果不是有这样一个父亲,引导儿子去领略大自然的奥秘和人文的胜迹,印度可能就不会出现那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带上孩子,去亲近山林,听听鸟鸣、闻闻花香,也可以去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既让孩子品尝大自然的盛宴,也让孩子领受古人今人智慧的馈赠。快让他们走出鸟笼子一样的家,不要再让他们成天与电视机、游戏机为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