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暴露出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真的是出了问题,家长也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挫折教育,为此,不惜花钱让他们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挫折教育夏令营。这样做了,当然比不做要好,可再往深里想一下,这其实是把本该你们担任的责任推给了社会,真正的挫折教育,难道是靠几天的夏令营可以完成的吗?
一个健康的孩子,应该有一个敏感而丰盈的灵魂,这是他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源头,是他所有智慧和才能的土壤。一棵高大茂盛的大树,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根部系统,是不可能站立在天地之间的;而那些特长技艺,则是这棵树上的枝叶。这里就有一个“本”与“末”的关系,我们是舍本求末呢,还是以本展末?也许从道理上来讲,许多家长肯定是赞同以本为主的,可是实际做起来,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养育孩子的灵魂呢?其实这做起来说难也不难。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反过来说,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作风、道德又是一切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源头。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抓住了对孩子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的培养,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会拥有一个健康的灵魂。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的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而这良好习惯的养成,则是你这位家长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好多种方法。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百般迁就,在教育孩子上又往往会居高临下,喜欢不断地指点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样的教育方法往往会引起孩子反感,当然也就收不到相应的效果。我倒一直信奉“人之初,性本善”的先训,我认为“善”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因素,而“恶”,则是后天环境的过错了。所以在养育孩子灵魂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灌输,而是要保护好孩子们天性中“善”的那一部分,然后不断地补充、完善它们;与此同时,再及时地剔除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后天沾上的污垢。我们不需要平地起高楼,我们只需要在一座小屋子的基础上不断地添砖加瓦,使之成为一幢根基扎实的高楼大厦;我们也不是功利性很强地去种大树,我们只是在保护一棵小树的同时不断地为它上肥除草,剔除旁逸的枝杈,让它自己长成一棵自立于天地之间的有自己特色的有用之材。它没有固定的课堂,也不能确定固定的时间,而是如水一样渗透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也许正因为如此,往往就会被我们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