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紧亦松,让孩子在品尝生活中成长
在刘墉看来,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为他包办一切,而是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亲身体会各种滋味。在刘轩很小的时候,刘墉就规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衣服脏了,自己动手;父母不在家,饭要自己做。因此,刘轩很早就能够自己做饭,甚至烧得一手好菜,这让很多自诩独立的美国孩子都自愧不如。
不仅如此,刘墉还让刘轩利用假期去外面打工挣钱。有一年暑假,本想在家享受的刘轩,硬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找了份擦车的工作。冒着酷暑,穿着宽大的工作服,汗流浃背地清洗车子,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才挣了25美元。纂着薄薄的几张票子,刘轩真切感觉到,钱是如此来之不易,而在平常,这些钱仅仅够他吃两支冰淇淋。暑期工作不仅让刘轩彻底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也带给了他深刻的人生体验,使他开始懂得珍惜生活。
渐渐地,刘轩长大了。但是,和以往提倡孩子“自立”不同的是,刘墉开始对儿子“横加干涉”了,比如,在朋友的交往上,刘墉会严格监督。一次,一个穿着奇形怪状、举止另类的女孩到家里找刘轩玩。刘墉看着极不顺眼,一番盘问,把那个女孩吓得落荒而逃。然后,刘墉走到儿子面前说,“18岁之前,你的事情我可都要过问的,比如这个女孩,绝对不可以交往……”
刚开始刘轩对爸爸的这些说法不太认同,但事实证明爸爸是对的,那个女孩后来因表现不好,被学校开除,成了社会上的“太妹”。从此,刘轩越来越认同爸爸的观点和判断力了。
亦父亦友,读懂孩子的心灵
在孩子眼中,刘墉不仅是一位严父,更是一位亲密的朋友。
一次,听刘轩弹钢琴,刘墉感觉弹错了个音,随即要求刘轩改正,但刘轩却坚持说没错,刘墉气得重重地拍了刘轩的头,说;“你小子弹错了,还狡辩,真是错上加错。”刘轩委屈地哭了起来。事后,刘墉才发现是琴谱印错了。于是,他内疚地掏出5元钱给刘轩,说:“这是给你的精神补偿费。”刘轩收下钱后退回2元给刘墉,说;“爸爸,你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刘墉很受感动,为自己的专制和蛮横感到羞愧,并为儿子的真诚和善良感到高兴。
从此以后,刘墉体会到只有放下家长的身份,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才能接近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世界。为了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刘墉学会了上网聊天、滑旱冰,甚至如何扮酷,比如染绿头发,穿破牛仔裤等。
后来,刘轩考上了哈佛大学,在谈到爸爸对自己的教育时,他总是十分赞同和感激。他说自己就像只风筝,爸爸就是放风筝的人,是爸爸的正确牵引,才使自己能够乘着风势,飞得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