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家庭网 > 家有儿女 > 家教视点 > 名人家教 > 正文

别出心裁的名人家教

编辑:梅梅教育整理:快乐家庭网点击数:2012-09-10
导语: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晚年得子,不胜欣喜。但他对儿子不溺爱。他在弥留之际,叫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当儿子做好馒头端到他床前时,郑板桥已经咽气了,儿子悲痛欲绝

  “诗”教

  林则徐是我国清代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他有一女,才貌双全,嫁给了当时颇有才气的沈葆桢。沈年轻气盛,到处夸口,目空一切。一天晚上,天空虽是一钩弯月,却也月光如水,照亮大地。恰逢沈葆桢饮酒,诗兴来了,就写了两句咏月的诗:“一钩以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弯弯的一钩残月已照亮了大地,何必要那银盘一样的满月呢?自满之情溢于言表。林则徐看到后,担心沈葆桢从此不思进取,故步自封,落得个江郎才尽的下场。于是,沉思良久,拿过笔把“何必”的“必”字改为“况”字,使诗句成了:“一钩以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沈葆桢看后,十分羞愧,因为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大相径庭,由自满的口吻变成了壮志凌云的生动写照。从此以后,沈葆桢变得谦虚好学了。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晚年得子,不胜欣喜。但他对儿子不溺爱。他在弥留之际,叫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当儿子做好馒头端到他床前时,郑板桥已经咽气了,儿子悲痛欲绝,突然看到茶几上有一张父亲的字条,上面写到:“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是郑板桥给儿子上的最后一课。

  教育家陶行知很重视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常劝孩子要勤奋学习,莫误好时光,为此写了一首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孩子们看了很感动,决心以此诗激励自己上进。

  德国诗人歌德非常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常能从蛛丝马迹中觉察出“异味”,并用诗歌来启迪孩子。一次,他发现孩子一本纪念册上写有这样一段小诗:“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分钟里他死去了。”歌德提笔“续”完了诗的下半“阙”,他写道:“一个钟头有六十分钟/一天超过了一千/孩子,要知道这个道理/人能够有多少贡献!”孩子看后十分惭愧,幡然醒悟,决心珍惜时间,学习倍加勤奋。

  “物”教

  唐太宗临终前,为了教育他的子孙不要奢侈,要节俭,特地命令将他平日使用的牛角梳、草根刷等极简陋的用品,放在他的陵墓寝宫里,要子孙们记住永存俭德。

www.52-home.net育儿·健康·亲子·情感·时尚
 网站首页快乐家族新好妈咪健康养生休闲时尚情感物语家有儿女妈妈日记成长相册家庭百科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