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妈妈比做一种职业,那这种职业是世界上最最辛苦的了,因为妈妈必须跟着你长大,这种长大,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寻觅……
——摘自郑春华《做你的妈妈真幸福》
有这么一组数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书累计印数近300万册,156集同名动画片在多家电视台热播;有这么一件趣事,曾有个小男孩气呼呼地对父亲说:“你再打我,我就不要你了,去找‘小头爸爸’。”
“大头儿子”这个大脑瓜里装满奇思妙想的孩子,和他的小头爸爸、围裙妈妈一起,演绎了一个个温馨美丽的故事,打动了千千万万孩子的心。生活中真的有大头儿子吗?大头儿子的妈妈——作家郑春华生活中又是怎样一位母亲呢?
创作的灵感确实源自这位女作家的大脑袋儿子。十多年前,每逢节假日,郑春华和先生都要带着平日全托的儿子外出痛痛快快地玩耍。一家人在草坪上、在大海边尽情嬉戏。有时,郑春华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父子俩的欢声笑语会引起她莫名的感动。作为少儿读物的编辑,她曾听到孩子们太多的抱怨:“爸爸回家只知道看报纸。”“爸爸要看足球比赛,我就不能看动画片了。”“爸爸从来不跟我玩,不关心我。”
孩子们对父爱是多么渴望。那一刻,女作家的心弦被拨动了。她要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个理想父亲的形象。而“大头儿子的妈妈”也成了作家郑春华的代名词。
如今,当年蹒跚学步的大头儿子,已是名牌大学一位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了。这位作家妈妈的育儿经是如何抒写的呢?
让孩子从小读到最优秀的故事
大头儿子出世的时候,郑春华已是以《圆圆和圈圈》、《紫罗兰幼儿园》等儿歌、童话而引人瞩目的青年女作家了。作家妈妈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儿子才半岁,她便把他抱在膝上讲故事。一次,郑春华捧着杂志给儿子讲故事,偶然翻到自己的作品,就把名字指给儿子看。以后儿子一翻开书,就找妈妈的名字,还从此迷上了认字。那时大头儿子才三四岁。无论到哪里玩,他只要看到字就要求大人念给自己听。字认多了,儿子出去玩都带着书,会一个人安静地看上半天。有时大头儿子到妈妈的出版社玩,最吸引他的不是花园里的假山、大人们给的零食,而是堆满了书而显得逼仄的图书门市部。他一头扎进花花绿绿的书堆里,叔叔阿姨们逗他也不搭理,直到出版社下班的铃声响了,才老大不情愿地站起来。
不过,书虫儿子也有让妈妈烦恼的时候,他趴着看书,蜷着看书,上学前吃早饭时看书,作业顾不上做还看书。每次吃饭作家妈妈就成了女巫,歇斯底里地尖叫三遍,儿子才边嘟哝着“烦死了”,边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直到一个夜晚,当妈妈的突然发现儿子泪水涟涟,手边是一本美国作家怀特的《夏洛的网》,心里掠过一阵欣喜。四岁半的儿子被一个优秀的儿童故事打动了。郑春华她把儿子柔软的身子搂在怀里,任儿子放声大哭。她仿佛听到,一颗文学的种子轻轻落到儿子稚嫩心灵的声音。